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阿含字典 81:猗籌

Cbeta Taiwan 標點的《生經》此處作:「爾時有一比丘新學,遠來客至此國,諸比丘欲求猗籌。諸比丘聞,不與猗籌:「今觀於子,行不具足舉動不[3]祥,將無於此造損耗業。」爾時新學不得猗籌,復詣餘處,求索猗籌」(CBETA, T03, no. 154, p. 104, a1-5),[3]祥=詳【宋】【元】【明】。
帖主建議此段應作:
爾時有一比丘新學遠來,客至此國,(詣)諸比丘欲求猗籌。諸比丘聞,不與猗籌:「今觀於子,行不具足,舉動不祥(詳),將無於此造損耗業。」爾時新學不得猗籌,復詣餘處,求索猗籌。
----
《生經》這一段經文敘述:
那時,有一位新出家比丘從遠方來至此一市鎮作客,他前往拜訪在地某一僧團的諸比丘,希望他們同意給新比丘「僧籌」,讓他參與長住僧團、成為在地僧團的一份子。
諸比丘聽了他的請求之後,不同意授予「僧籌」。
諸比丘對新比丘說:「我們觀察至今,你的戒行不具足,言行舉止並未中規中矩、安詳如法,希望你不要在此作無謂的停留。」
於是,新學比丘未能取得僧籌,又到其他僧團,求取僧籌。
----
在裘雲青老師的論文〈《生經》難解詞語選釋四則〉,提到「猗籌」即是「笴籌」。
https://www.academia.edu/32048726/%E7%94%9F%E7%B6%93_%E9%9B%A3%E8%A7%A3%E8%A9%9E%E8%AA%9E%E9%81%B8%E9%87%8B%E5%9B%9B%E5%89%87_1_?fbclid=IwAR3Jn6CENtfBSbl-m-1YMsZYCwPd4G-bULOYxzeS-l8bOSqP0TaLtS-psiI_aem_AQUZIUSMrGMZvjIvzvmWot2LPrKUEB_rNqDZa-K9iyGKDHEld_pmwa0lpfji4_hkXU8AYyEVgOpcXagAdbAVxDNw
「籌」是「竹片」,大致是長條而扁的形狀;「笴」是「箭桿」,大致是細長如稻稈的圓棍。這兩者都稱為「籌」,用以行籌。
客比丘求「笴籌」,則有行籌以得醫藥及投票議決的權利,也就是成為該僧團的「長住比丘」。
《摩訶僧祇律》卷26:「優婆塞應語尊者:『莫破僧,破僧罪重,墮惡道、入泥犁中。我當與尊者衣鉢病瘦湯藥,若不樂修梵行者,可還俗,我當與汝婦,供給所須。』若故不止者,應拔舍羅籌驅出。」(CBETA, T22, no. 1425, p. 441, a15-19)。
《廣韻.上聲.哿韻》:「笴,箭莖也。」
-----------
支謙翻譯的《法句經》之〈心意品 11.1頌〉第一首偈頌為:
「意使作㺃,難護難禁,
 慧正其本,其明乃大。」(CBETA, T04, no. 210, p. 563, a4-5),第一句「意使作㺃」,元《普寧藏》與明《嘉興藏》作「意駛於響」。
《釋譯》將此頌翻譯為:「意識的流變瞬息萬狀,難以護守難以禁持;只有智慧端正其根其本,(如是)意識的本初光輝便可大放光明。」並且作此解釋:「㺃:通『狗』,變化無常之意。」這是直接把「㺃」字當「白雲蒼狗」解釋了。
法光法師則將第一句譯作「Mind rushes to echoes 心迅疾有如聲響」,這是依「意駛於響」翻譯。
巴利《法句經》的〈3 心品〉第1頌(巴利《法句經》33頌)為:
Phandanaṃ capalaṃ cittaṃ, dūrakkhaṃ dunnivārayaṃ;
Ujuṃ karoti medhāvī, usukārova tejanaṃ.
筆者譯作:「如同製箭者調直箭桿,智者調直他那難護、難禁而不穩定、常顫抖的心。」
從《出曜經》來看,
《出曜經》卷28〈心意品 32.1頌〉:
「輕難護持,為欲所居, 
 降心為善,以降便安。」(CBETA, T04, no. 212, p. 758, c12-13)
《出曜經》卷28〈心意品 32.8頌〉:
「智者能自正,猶匠搦箭直,
 有恚則知恚,有恚知有恚。」(CBETA, T04, no. 212, p. 759, c9-10)

支謙《法句經》之「意使作㺃,難護難禁」,似乎是《出曜經》之「猶匠搦箭直」與「輕難護持」,也就是說,「㺃」似乎原本為「苟」,這一字又本來是「笴」字,意思為「箭、箭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