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巴利《小部》第19(也是最後的文獻) Peṭakopadesa 《藏釋》


不管是巴利《毘奈耶註》,還是漢譯《善見律毘婆沙》(僧伽跋陀羅翻譯於西元 488年),《小部》均未包含Peṭakopadesa 《藏釋》及《彌蘭陀王問》,這是西元1954年在緬甸舉行的「第六結集」編入的,在此之前應該是被當作「藏外文獻」。
歐美學者與左冠明認為 Peṭakopadesa 《藏釋》即是《大智度論》所言之「蜫勒」。
《大智度論》卷2〈序品 1〉:「摩訶迦旃延,佛在時,解佛語,作蜫勒(蜫勒,秦言『篋藏』),乃至今行於南天竺。」(CBETA, T25, no. 1509, p. 70, a20-22)。
如果此字義為『篋藏』(Peṭaka),似乎與「毘勒」(ṭa -->le 為犍陀羅語特徵)相近。主張「蜫勒」為 Peṭakopadesa 《藏釋》有兩點難處。
1. 以「蜫勒」兩字彷彿近似的讀音作為等同於 Peṭakopadesa 《藏釋》(Peṭakopadesa: Peṭaka-upadesa),證據十分薄弱。
2. 巴利文獻極少徵引 Peṭakopadesa 《藏釋》,如為摩訶迦旃延所著,則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