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法友飛鴻 483:玄奘法師將「jappa 貪欲」翻譯作「戲論」?


這讓人頭皮發麻,這是說玄奘法師翻譯出錯了嗎?
======
來自「皮夾克(沒有超過對孩子、或對自我的愛) 2016-08-22 10:47:39」的留言:
讀賢友的帖子總是很有收獲,善哉!昨天在suttacentral上見到了梵文的《瑜伽師地論》,最終搞清了這裡玄奘譯師的另一個翻譯錯誤,在此向賢友匯報。

經集1033 (去掉了後世添加的一句)
Avijjāya nivuto loko,
Vevicchā pamādā nappakāsati;
Jappābhilepanaṃ brūmi,
Dukkhamassa mahabbhayaṃ.

梵語《瑜伽師地論》Śag 39.2
avidyānivṛto lokaḥ
pramādān na prakāśate /
jalpābhilepanaṃ brūmi
duḥkhaṃ tasya mahad bhayaṃ //

經集(釋達和譯)
我說:無明故世間被覆蓋,
因慳吝放逸故不光輝,
欲望故染著,
苦為其大怖畏。

漢傳《瑜伽師地論》:
無明覆世間
放逸令不顯
戲論能塗染
苦為大怖畏

1 戲論:
Jappati,(Sk.jalpati (=japati))﹐渴望(hunger for)。
jappati:To speak,to mutter,to whisper

巴利語jappati=梵語jalpati,這個動詞,即是欲求的意思,也是說話的意思。其名詞形式是jappa=jalpa。
玄奘在翻譯時,此偈中的“jalpa欲望”被錯解為該詞的另一個意思“言說”,所以錯譯成了“戲論”。

所以這段解釋的話也有問題:

是故說彼為諸戲論之所塗染。
《瑜伽師地論》卷19:「若諸在家異類白衣。為諸戲論之所塗染。當知戲論略有三種。謂三種言事名為戲論。於四種言說有所宣談亦名戲論。能發語言所有尋伺亦名戲論。若於過去未來現在三種言事。依四言說發起異類分別思惟。或違或順是名塗染。若前戲論若後塗染。諸在家者多分可得。是故說彼為諸戲論之所塗染。」(CBETA, T30, no. 1579, p. 386, c11-23)

這裡面的“言說”和“戲論”,全都應改為“欲”和“欲望”:
若諸在家異類白衣。為諸欲望之所塗染。當知欲望略有三種。謂三種言事名為欲望。於四種言說有所宣談亦名欲望。能發語言所有尋伺亦名欲望。若於過去未來現在三種言事。依四言說發起異類分別思惟。或違或順是名塗染。若前欲望若後塗染。諸在家者多分可得。是故說彼為諸欲望之所塗染。
==========
以下為 Yifertw 的按語:
此一偈頌,元亨寺版《經集》翻譯作:
「世間緣無明有蓋,慳吝放逸故無輝,
 我言熱望起染著,苦是世間大怖畏。」(CBETA, N27, no. 12, p. 285, a7-8 // PTS. Sn. 197)
達和法師的翻譯也大致相同:
「我說:無明故世間被覆蓋,因慳吝放逸故不光輝,
欲望故染著,苦為其大怖畏。」(244頁)
菩提比丘的翻譯為:
The world is shrouded by ignorance,
It does not shine because of avarice and heedlessness,
I say that hankering is its adhesive,
Suffering is its great peril.(328頁)
世間被無明覆蓋,
因為種種欲貪與放逸而令世間沒有光輝,
我說貪是黏膠,
苦是最大的危險。
菩提比丘對註解的翻譯提到(1234頁),覺音論師註和《藏論 Nett》都是「jappa 貪欲」。
諾曼的翻譯為(116頁),
The world is shrouded in ignorance,
because of avarice and negligence it does not shine,
I call longing its (sticky) lime,
Misery is its great fear.
-----
關鍵字「Jappābhilepana」可以解析作「Jappā-abhilepana 欲望-塗染遍」。
《瑜伽師地論》卷19:「若前戲論若後塗染」(CBETA, T30, no. 1579, p. 386, c17)
-------
蔡懺摩: (2023/10/13)
「這裡面的“言說”和“戲論”,全都應改為“欲”和“欲望”」這邊論壇上的人意見還挺武斷了,傾向以巴利佛教對經文的翻譯與詮釋為準,與此翻譯、詮釋不同就是錯。
只看論典的原文來看:「謂三種言事名為戲論(jalpa)。」造論者的本身傾向將jalpa視為「言說」,或是上文沒提到的「爭論(wrangling)」,玄奘法師此處的翻譯順於論文原意。
網路論壇的人將此處論文硬套上「慾望」反而格格不入。論文被改為「謂三種言事名為欲望。於四種言說有所宣談亦名欲望。」後,說不太過去、非常牽強。
(對此不了解的朋友,可以查查看三種言事、四種言說的專有名詞是在說什麼)
實際上梵文的jalpa是有wrangling的意思的,印度本地的尼夜耶派的十六諦,也將japla稱為無理性的爭辯、紛議,是有這樣的用法的。將該詞翻為戲論,在翻譯上不能武斷的說錯。
梵巴很常有一詞多義的狀況,所以在翻譯時,如果一定要挑一種解釋翻譯,會經過取捨乃至譯者本身的詮釋。
若只看原文,是否當時說者的使用該詞就是希望「一語雙關」,那是不得而知的。在此情況,兩種乃至多種翻譯的詮釋都應予保留,供後人參考。
至於論文相關詮釋是否與佛法相符合,可以深入參考阿含、尼柯耶,對照其說法。「戲論能塗染」底下的論文解釋,對照阿含、尼柯耶裡的一些看法,是相通的。這牽涉到法義,此處不多論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