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封興伯:〈久遠的往事和模糊的記憶:早期佛教文獻的流傳歷史〉


在封興伯教授的論文〈久遠的往事和模糊的記憶:早期佛教文獻的流傳歷史〉(Oskar von Hinüber (2008): 'Hoary Past and Hazy Memory. On the History of Early Buddhist Texts') 提到 Gary Beckman (2005) 的演講:「盲信的侷限 The Limits of Credulity」,其中一句頗為關鍵的話:
「how far it is advisable and possible to trust sources or how to
evaluate them. 流傳至今的文獻有多大程度值得我們我們信賴,以及如何評估這些文獻。」
  即使在宗教信仰上,也不能盲目地將《大正藏》的所有翻譯經典執以為實,更何況其中有偽典、篡入的文句、脫落的字句、翻譯失誤、抄寫訛誤、多了字、少了字、次序前後顛倒等等問題。
  在臉書上,看見少數臉友「信仰深且虔誠」,卻極端缺乏「critical thinking 思辨的思維」,這和歐美學者不同。
要選擇哪一種模式,「盡信書」還是「斟酌、思考可信度,以及建立自己的識別能力」,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學佛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