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賢善夜頌」、「跋地羅帝偈」 3/8

問者跟世尊提問,請求世尊解說「總說與分別」(uddesañca vibhaṅgañcā 簡要的總結和詳細的解說 summary and exposition)。世尊答應了,卻只說了偈頌就退下去休息了。
還有其他經文有類似的狀況嗎?
有!巴利經文與漢譯經文都有這樣的例子。
無著比丘在論文中指出:
《中部138經》:「世尊乃如是曰:『諸比丘!應為汝等說總說之分別。諦聽,善思念之,我當說之。』」(CBETA, N12, no. 5, p. 229, a5-6 // PTS. M. 3. 223),結果世尊說了綱要之後即退下,最後還是由摩訶迦旃延作了詳細解說。
漢譯對應經典為《中阿含164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觀法經》。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唯當受教。」
佛言:「比丘!如是如是觀,如汝觀已,比丘!心出外灑散,心不住內,不受而恐怖。比丘!如是如是觀,如汝觀已,比丘!心不出外不灑散,心住內,不受不恐怖,如是不復生、老、病、死,是說苦邊。」佛說如是已即從坐起,入室燕坐。(CBETA, T01, no. 26, p. 694, b16-25)

所以,漢譯《中阿含164經》當中,世尊只說要為眾比丘說「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的法,不會出現巴利經文的狀況:「宣告要說『總說』和『分別』」,卻只說了『總說』。
不過,漢譯經文出了一個類似電腦程式「遞迴 recursive」的窘境。如果經文說:世尊所說是
《中阿含164經》:「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觀法經》」(CBETA, T01, no. 26, p. 694, b16-18)。

世尊所說是《分別觀法經》,所以《分別觀法經》不應該包含摩訶迦旃延的解說。
在巴利經文則無此問題,《中部138經》並未「自稱經名」,它的經題是「Uddesavibhaṅga Sutta」,莊春江老師與元亨寺版翻譯為「總說分別經」,(CBETA, N12, no. 5, p. 229, a2 // PTS. M. 3. 223),可以發現,這就是前幾篇所討論的「總說與分別」(uddesañca vibhaṅgañcā 簡要的總結和詳細的解說 summary and expositions)。
帖主的主張:「經文當中的『自稱經名』都是後人追加的」。
所以,對應經典《中部138經》與《中阿含164經》之間,前者多了一個「廣說與分別」,後者多了一個「自稱經名」。
---------
是《中部138經》較原始呢?還是《中阿含164經》保存了原貌呢?
漢譯提到「總說與分別」(uddesañca vibhaṅgañcā 簡要的總結和詳細的解說 summary and expositions),卻只說了「綱要」的是哪一部經呢?
----------
至於「經題」、「自稱經名」和「攝頌」,三者之間誰先誰後,請參考我早期的論文:
蘇錦坤,(2008),〈《別譯雜阿含經》攝頌的特點〉,《正觀》45期,5-80頁,南投縣,台灣。
https://www.academia.edu/7203010/On_Chinese_Udd%C4%81nas_of_Another_Sa%E1%B9%83yukta_%C4%81gama_T100_2008_%E5%88%A5%E8%AD%AF%E9%9B%9C%E9%98%BF%E5%90%AB%E7%B6%93_%E6%94%9D%E9%A0%8C%E7%9A%84%E7%89%B9%E6%80%A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