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長阿含10經,十上經》發生了什麼事?(1/2)
《十上經》至少有四個存世的版本:漢譯的《長阿含10經》、巴利《長部34經》、安世高翻譯的《長阿含十報法經》,還有梵文《十上經》。
漢譯的《長阿含10經》是「法藏部 Dharmaguptavādin」的經典。
巴利《長部34經》是「分別說部 Vibhaṅgavādin」的經典。
梵文《十上經》是「說一切有部 Sarvāstivādin」的經典。
有學者主張「安世高翻譯的《長阿含十報法經》」也是「說一切有部」的經典,此一主張有一些問題待解決,所以,帖主建議先別討論此一翻譯的部派隸屬問題。
巴利《長部34經》是巴利《長部》的最後一經,
梵文《十上經》是「說一切有部」《長阿含經》的第一經。(共47經)
漢譯《十上經》是漢譯《長阿含經》的第十經。(共44經)。
那麼,《十上經》最原先的位置是在第一經呢?最後一經呢?還是位於中間呢?
換一個敘述方法,「第一結集」時,《十上經》是擺在哪一位置?誰保存了最「原先」的結集次序呢?哪一個部派更動了次序呢?為什麼更動呢?五百羅漢結集的經典怎會那麼大膽去更動次序呢?
還是,上面的問題都問錯了,正確的方式應先問「這一個問題」?
--------
如同題目所提示的,上列問題不是此文討論的對象,我們在此一貼文要介紹的是:「漢譯《長阿含10經,十上經》發生了什麼事?」
所有的四個版本的結構都是一樣的,每一法有十項,依次由一法增加到十法,總共有 550項法數。
漢譯《長阿含10經,十上經》的「三法」和「四法」有兩套不一樣的法數。一組是《高麗藏》、《大正藏》,另一組是「宋、元、明藏」;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二十組不同的法數出現。
這樣的現象最遲在《大正藏》校勘時,就已經發現此項特殊的差異;但是一直到西元 2012年才有辛島靜志對此一現象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