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的重心
台灣佛教界頗有人發言或發願:「台灣是漢傳佛教的重鎮(基地、再興的發源地、中心、重心、根基...等等)」,但是,如果在西元2050年,有人編寫《佛教百科全書》,書中的章節如:
1. 般若經研究
2. 佛教因明研究
3. 法華經研究
4. 華嚴經研究
5. 淨土五經研究
6. 戒律學研究
7. 中論研究
8. 大智度論研究
9. 瑜伽師地論研究
10. 俱舍論研究
11. 唯識文獻研究
12. 禪宗研究
13. 阿含、尼柯耶研究
14. 法句經研究
15. 初期漢譯佛典研究
16. 安世高、支婁迦讖研究
17. 康僧會、支謙研究
18. 鳩摩羅什研究
19. 竺法護、竺佛念研究
20. 法顯、玄奘、義淨研究
如果這些篇章完成之後,參考書目只出現印順法師的著作,這樣還能自稱是漢傳佛教的承先啟後的重鎮嗎?
舉例來說,那體慧 Jan Nattier "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Texts from the Eastern Han 東漢 and Three Kingdoms 三國 Periods" 一書已經成為初期漢譯佛典研究的經典名著,裡面引述台灣佛學論著之處極為有限。
再舉一例,左冠明 Stefano Zacchetti 在 2015 年替 J. A. Silk 編訂的《Brill 佛教百科全書》所寫的「般若波羅蜜多文獻綜述」,此文裡面的「金剛經綜述」,只提到張勇《傅大士研究》一書。此文的「心經綜述」,只提到萬金川的〈石室《心經》音寫本校釋初稿之一〉。
身為漢傳佛教重心的台灣佛學,終究會缺席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