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巴利《相應部》與漢譯《雜阿含》的差別 --- 5/10



巴利《相應部》與漢譯《雜阿含》的差別 --- 5/10 -------------   巴利《相應部》與漢譯《雜阿含》的另一個差別是「攝頌」。   巴利《相應部》約每十部經帶有一首「攝頌」,漢譯《雜阿含經》有三個翻譯版本,T101 單卷本《雜阿含經》和T100《別譯雜阿含經》沒有攝頌。只有T99 五十卷本《雜阿含經》有15首攝頌,並且有一首「內攝頌」,為巴利《相應部》所無,這15首攝頌約當印順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所擬的〈五陰誦第一〉的範圍。   赤沼智善的《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幾乎將漢譯《雜阿含》的每一部經都安一個「經名」。 Suttacentral 的網頁也照著編列「經名」,這是不合適的。   現代人應保留經典的原貌,而不要自作聰明地替古代經典取名字。   漢譯《雜阿含》也有「經名」,只是,不是每一部都有,僅有少之又少的經典載有「經名」,學術上稱此為「自稱經名」。   巴利《相應部》還有漢譯所無的攝頌涵蓋「56 相應」的名稱。 ----------- 攝頌與經名為不同的兩個系統,比起經文的結集,攝頌與經名的命名發生於稍後的年代,當然,有一小部分的經名取名甚早,但是,一般而言,攝頌早於經名。 關於攝頌、經題與「自稱經名」請參考: 蘇錦坤,(2008),〈《別譯雜阿含經》攝頌的特點〉,《正觀》45期,5-80頁,南投縣,台灣。 https://www.academia.edu/7203010/On_Chinese_Uddānas_of_Another_Saṃyukta-āgama_T100_2008_別譯雜阿含經_攝頌的特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