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1/6 評鄧殿臣老師的講話之一:「南傳佛教的經典文獻」


------
網路上有人貼出中國鄧殿臣教授的此次講話:「南傳佛教的經典文獻」。
這恐怕是年代久遠的演講,有些敘述已經「不合時宜」,而且值得商議的敘述頗多,令人擔憂。在此我為初學者作些澄清,以免被此一貼文誤導。
  1. 「佛教按語系分,可以分為巴利語系、漢語系和藏語系」:完整地講,似可如此敘述:「佛教文獻依照語系分類,可分為巴利語系、漢語系、梵語系、西域語系和藏語系」。
  2. 「漢語系的經典,就是流行在漢地以及日本和朝鮮的經典,所謂大乘佛教的經典」。這句話有問題,現存漢語佛教文獻有翻譯自巴利文獻與西域文獻,而且分別有部派佛教與密教(金剛乘)文獻,不完全是「大乘佛教的經典」。
  3. 「巴利語的《巴利三藏》。他們這部經典和我們漢語系、藏語系的經典相比較,他們的經典比較古老」。這可不一定,此一說法不能成立。
  4. 「我們漢語系的經典是在西元四、五世紀的時候,在兩晉南北朝的時候翻譯成漢語的」。這說法太過籠統,而不正確。一般藏經所收錄的漢語文獻(例如《大正藏》),翻譯年代起自西元180 年,終於西元 1000年左右。
  5. 「這套巴利語三藏是更加古老、更加真純、更加貼近原來佛陀時代的語言」。此一說法不成立,巴利文獻也有比漢譯經典年代還晚的經論。即使是「四阿含」與「四部」尼柯耶的對應經典相比,也不見得巴利對應經典就保存較古老的風貌。
  6. 「佛陀涅槃三個月搞了一次結集」。「搞」是中國當代華語,台灣佛教不這樣搞。中國當代華語「搞」是意指「進行某項工作、事務」。關於「第一結集」,說來話長,請參考:(https://youtu.be/Cwi91FviYbg)
  7. 「佛陀在別的地方講的經,如果阿難不在,佛陀要給他再講一遍」,呵呵呵,聽聽就好,不用太當真。
  8. 「南傳這套《巴利三藏》是經過集體地審校,集體唱誦形成的一部經典。我們漢語系就不同了,它經過中文概念的翻譯,有時候就會出現錯誤」。錯是兩邊都會錯,口誦傳承必定會出錯。
  9. 「我們漢語佛典大概六七千卷沒有經過結集,而且重複的很多。這套巴利三藏經過了結集,而且所使用的語言基本上是佛陀講經的語言,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律藏、經藏、論藏」。近代的學者大多數主張佛陀使用的語言不是「巴利」。漢譯經典就是翻譯,要怎麼結集?
  10. 「全世界的學者一致認為它更加可信,更加值得我們認真地研究」,這不是實情。
---以下為「正文」---
各位學員大家好:
佛教按語系分,可以分為巴利語系、漢語系和藏語系。巴利語系的經典就是所謂上座部的經典,南傳佛教的經典。漢語系的經典,就是流行在漢地以及日本和朝鮮的經典,所謂大乘佛教的經典。藏語系就是在我國的西藏。這三大語系是現在我們保留有佛典的三種最主要的語言。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它們的經典就是一套完整的巴利語的《巴利三藏》。他們這部經典和我們漢語系、藏語系的經典相比較,他們的經典比較古老。這套經典形成於西元前三世紀,記錄成文字是在西元前一世紀,以前都是背誦的。我們漢語系的經典是在西元四、五世紀的時候,在兩晉南北朝的時候翻譯成漢語的。他們比我們漢語系早了七百年,比藏語系早了一千年,藏語系經典是在七、八世紀的時候形成的。所以,這套巴利語三藏是更加古老、更加真純、更加貼近原來佛陀時代的語言。而且它是經過公開結集輯成的。
佛教結集,最主要的是結集經典。佛陀涅槃三個月搞了一次結集,一百年左右的時候搞了第二次結集,二百年的時候搞了第三次結集。為什麽搞結集,就是大家一起審校經典,一塊兒對一對,佛是不是這麼說的,佛在什麽時候,以什麽因緣說了那些經,記得準不準,對不對。結集原文是Saṅgīti,就是集體唱誦。有些經為什麽要寫成gāthā的形式、詩、偈頌的形式,也是為了便於記憶,大家在一起唱誦。第一次結集少不了阿難,因為他記得最多,佛陀在別的地方講的經,如果阿難不在,佛陀要給他再講一遍。第一次五百羅漢大結集,阿難還是參加了。南傳這套《巴利三藏》是經過集體地審校,集體唱誦形成的一部經典。我們漢語系就不同了,它經過中文概念的翻譯,有時候就會出現錯誤。梁啟超先生很重視這一條,公開的結集。我們漢語佛典大概六七千卷沒有經過結集,而且重複的很多。這套巴利三藏經過了結集,而且所使用的語言基本上是佛陀講經的語言,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律藏、經藏、論藏,所以,我說這套《巴利三藏》的形成經過了說教、傳誦、結集、記錄幾個階段,形成於西元前三世紀,記錄於西元前一世紀,到現在已經二千三百年了。全世界的學者一致認為它更加可信,更加值得我們認真地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