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386:咒語的讀音和標點




有網友貼出附圖,問圖中的「吳音」與「步倪反」、「二合」等問題。
本群組的範圍在「原始佛教」與「原始佛教相關的文獻學」,所以,咒語的讀音、意義和「功效」並不在此範圍;貼出此文的原因在探討佛教文獻所提到「吳音」與「步倪反」、「二合」、咒語標點等問題。
一般民間信仰,認為咒語要讀音讀得準才「有效」(多年以前,曾有一位駐錫高雄、頗受南部信眾歡迎的年輕法師,公開演講時說,要念「ㄛ彌陀佛」才「有效」,念「ㄚ彌陀佛」則「無效」,真是愛說笑)。如果讀得不準也有效,其實可以讀「bhajetamitraṁkalyāṇaṁbhajeduttamapūruṣam」也會有效。
但是,如果真要讀得準確,那就必須讀「梵文、犍陀羅語、巴利」讀音,否則依賴「漢譯」或「藏譯」怎麼讀都是讀音不準確的。林光明老師曾發現某所西藏寺院連門楣上的「六字大明咒」都寫錯了,就不用談讀得準確了。
我們過來看附圖,上面標有「標點符號」,原本的抄本則只有「空格」而無「標點符號」。請參考第二張圖。原本的翻譯有「空格」,代表一個字的起頭與結束;「標點符號」標錯會有什麼問題?會將一個˙字拆成兩個字,(「買豬舌」會成為「買豬千口」,「買鵝」會成為「買我鳥」)。
也就是說,除非有原來梵文寫本在手,千萬不能依賴漢字的字義添加標點符號。
我舉圖上的一處標點來說:《虛空藏菩薩經》卷1:「迦樓尼迦羅母羅母 母樓(力斗反,下同)鞞(步[3]倪反,下皆同)迦陀履摩目佉」(CBETA, T13, no. 405, p. 651, a15-17),原文「迦樓尼迦羅母羅母」是一字,「母樓」隸屬另一字;「新標點」就成為「羅母、羅母母樓」一字。
在反切來說,「鞞(步倪反)」,這不能以當代「華語、普通話、北京話、台灣國語」來切出讀音,嚴格來說,必須依據《廣韻》、《集韻》等韻書,但是有一個簡便的方法:「用台語來切音」,台語是「步 bo7」、「倪 ge5」(「牙」的台語讀音),所以前字取「聲符」、後字取「韻符」就成為「be5」,「鞞」字是翻譯者特別選出來翻譯「ve」,所以「be」就是「ve」的原因是,古代漢語沒有「ve」 的讀音。
我們再示範一個字,「奢(始迦反)薩」。「始 si2」、「迦 kia1」,所以前字取「聲符」、後字取「韻符」就成為「sia1」,今日的台語「奢華」讀作「tshia1-hua1」或「sia1-hua1」。
--------
接下來我們談「二合」的問題。
古代漢語為「單音節字」,一個音節是「子 + 母 + 子」,中間的母音可以是單母音、雙母音或三母音,前面的子音只能是單子音,後面的子音不僅是單子音,而且只留下「n」和「ng」。
以英文為例:strike 的母音之前有三個子音 str, strength 的母音之後有 ngth 的兩個子音。asks 有三個子音在母音 a 之後。
那麼,如何用漢字來拼寫雙子音或三子音呢?用的是「二合」、「三合」的註記。
例如:「般若」的梵語為「prajñā」,《一切經音義》卷1:「般(音鉢,本梵音云『鉢囉(二合)』」(CBETA, T54, no. 2128, p. 313, c8)。
也就是「鉢 puat」(讀如台語「潑」字,如潑水、潑猴、活潑),囉(「羅」為 la,古代翻譯特別用「囉」代表 ra,術語為「彈舌」)。「二合」是只取前字的「聲符」而成為「pra」。
再來看「般若」的「若」字,《一切經音義》卷1:「若(『而者』反,正梵音:『枳孃(二合)』。」(CBETA, T54, no. 2128, p. 313, c9)。「枳 ji4」、「孃 nia5」,「二合」是只取前字的「聲符」而成為「jnia」、「jña」。整個字就成為「prajñā」。
但是「prajñā」為何翻譯成「般若」呢?「般若」可能是「paññ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