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311:讀書筆記,趙家棟〈敦煌文獻疑難字詞釋證〉



請參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467
----------
趙家棟文中提及,敦煌殘卷(編號 P2111)《佛名經》:「或推著坑塹。或以水沈溺。或塞穴壞巢。或土石磓磹」,最後兩字應作「磓磹」。
清智證錄《慈悲水懺法》卷中《隨聞錄》作「磓磹」,並在「磓」和「磹」下,分別注「反切」和「直音」:「都回切,音堆」。、「徒念切,音殿」。並釋曰:「磓磹,以石投下也」。(X74/698a),清西宗集註《慈悲道場水懺法科註》卷中正作「磓磹」, 並釋曰:「磓磹,聚石塞之。又云以石投之之謂」。(X74/763a)。
此為「落石、投石」(磓),「以石堆壓」(磹)。
經文中常連用「堆壓」兩字,例如:
  1. 《長阿含經》卷19〈地獄品 4〉:「第三名堆[14]壓」(CBETA, T01, no. 1, p. 121, c6),[14]壓=𥑐【宋】【元】【明】。
  2. 《摩訶僧祇律》卷4:「自身者,全身[8]堆壓殺人」(CBETA, T22, no. 1425, p. 255, a13-14),[8]堆壓=塠壓【宋】【元】【明】,=搥壓【宮】,=塠押【聖】。
  3. 《摩訶僧祇律》卷19:「奪畜生命者,若身、身分、身方便。身者,一切身,於眾生身上跳蹈、若[9]堆[10]壓欲令彼死」(CBETA, T22, no. 1425, p. 377, b16-17),[9]堆=推【宋】【明】【宮】,=椎【元】。[10]壓=押【宋】【宮】。
  4. 《一切經音義》卷26:「打擲垖押(垖,都回反,墜也、落也;字正體作『磓』。『押』,正體作『壓』,烏狎反;鎮也,『押』字,古押反;籬辟也。非此義)。」(CBETA, T54, no. 2128, p. 478, c24)。
-----------
  1.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卷1:「或推著坑塹,或以水沈溺,或塞穴壞巢、土石堆壓,」(CBETA, T14, no. 446a, p. 367, b8-9)
  2. 《佛說佛名經》卷5:「或推著坑塹,或以水沈溺,或塞穴壞巢,土石磓𥑐,」(CBETA, T14, no. 441, p. 209, a8-9)
  3. 《佛說佛名經》卷20:「或推着坑塹,或以水沈溺,或塞穴壞巢,土石磓𥑐,」(CBETA, T14, no. 441, p. 268, b22-23)。
  4. 《慈悲水懺法》卷2:「或推著坑塹,或以水沈溺,或塞穴壞巢,或土石磓磹。」(CBETA, T45, no. 1910, p. 973, b11-13)
----------
我們發現「磓磹」兩字,從「投石、堆石」致死,演變到《摩訶僧祇律》卷4:「自身者,全身堆壓(塠壓)殺人」,詞義僅是「用身體壓住對方令其致死」,與「石頭」無關了。
題外話,「磓」字怎會誤寫成「堆」字呢?兩字的字音、字形、字義都相當甚遠呢?
其實,台語「追」字正讀成「堆」,所以有可能是「音近而成訛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