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3-3:介紹無著比丘的論文〈初期佛教口誦傳承的「阿含」與「支」〉 -- 3/7



The four Āgamas 四阿含的先後排序:
諸部律典一致提到尊者阿難在第一結集誦出經藏,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此是長經,今集為一部,名《長阿含》;此是不長、不短,今集為一部,名為《中阿含》;此是雜說,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子、天女說,今集為一部,名《雜阿含》;此是從一法,增至十一法,今集為一部,名《增一阿含》;自餘雜說,今集為一部,名為『雜藏』,合名為『修多羅藏』。」(CBETA, T22, no. 1421, p. 191, a23-29)。
《摩訶僧祇律》:「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隨其數類相從,集為《增一阿含》;《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CBETA, T22, no. 1425, p. 491, c16-22)。
彌沙塞部和摩訶僧祇部的排序都是:「長、中、雜、增一、《雜藏》」,與巴利文獻的次序相同,不同的是,巴利文獻的《小部》與前兩者的《雜藏》關係不明。(巴利文獻用的字是 Nikāya, 不是 Āgama)
法藏部《四分律》的次序為「長、中、增一、雜、《雜藏》」,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雜藏》中,「句義經、法句經、波羅延經」顯示該部未把《義品》(句義經)與《彼岸道品》(波羅延經)合為一經(如巴利《小部》中的《經集》)。
說一切有部當中,兩者對「增一」的次序有顯著不同。
  1. 如《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的列舉次序是「增一、中、雜、長」。
  2.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的列舉次序是「雜、長、中、增一」。
我們還有一部不明所屬部派的《毘尼母經》,列舉次序是:「若以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雜阿含、比丘經比、丘尼經、諸犍度、摩得勒伽與法理合者...」(CBETA, T24, no. 1463, p. 820, a23-25)。
-------

帖主按語:

當然,基本的問題還是:這樣的排序真的能代表各部派對四阿含重視的程度嗎?

除了排序,還有沒有他證據顯示、附和與排序相同的重視程度?

-------
《四分律》:「彼即集一切長經,為《長阿含》。一切中經,為《中阿含》。從一事至十事、從十事至十一事,為《增一》。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雜帝釋、雜魔、雜梵王,集為《雜阿含》。如是生經、本經、善因緣經、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優婆提舍經、句義經、法句經、波羅延經、雜難經、聖偈經,如是集為《雜藏》。」(CBETA, T22, no. 1428, p. 968, b19-26)。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佛隨物適時說一切法,後諸集法藏弟子以類撰之。佛或時為諸弟子制戒輕重有殘無殘,撰為《律藏》。或時說因果相生諸結諸使及以業相,集為《阿毘曇藏》。為諸天世人隨時說法,集為《增一》。是勸化人所習,為利根眾生說諸深義,名《中阿含》。是學問者所習,說種種隨禪法,是《雜阿含》。是坐禪人所習,破諸外道,是《長阿含》。」(CBETA, T23, no. 1440, p. 503, c23-p. 504, a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此即名為『相應阿笈摩』(舊云雜者,取義也)。若經長長說者,此即名為『長阿笈摩』。若經中中說者,此即名為『中阿笈摩』。若經說一句事二句事乃至十句事者,此即名為『增一阿笈摩』。」(CBETA, T24, no. 1451, p. 407, b27-c2)。
雖然如此,《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敘述阿難結集經藏,首三經都屬《雜阿含》範圍。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39:「時阿難陀聞說大師名,心生戀慕遂便迴首望涅槃處虔誠合掌,以普遍音作如是語:「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此苦聖諦,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此中廣說如上三轉法輪經。」(CBETA, T24, no. 1451, p. 406, b29-c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