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16-3:蘇錦坤〈《出曜經》研究〉的兩項討論 -- 3/4




蘇錦坤,(2015),〈《出曜經》研究〉,《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2期65-175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
------
5.3.3 「智」與「慧」的解說
第三個例子為〈5 放逸品〉的一首偈頌:
諸有猗權慧,常念於身患,
非事亦不為,應為而不捨,
有念思智慧,永無有諸漏。
第五句「有念思智慧」的詮釋為:「智能分別、慧能割斷;識物別真謂之智,暢演玄鑒是謂慧」。
----------
其實第五句是「Satānaṃ sampajānānaṃ」,也就是「具念而正知者」。《出曜經》的翻譯者將「sampajānānaṃ 正知者」翻譯作「智慧」。這樣一來「sampajānā 正知」就具備「智能分別、慧能割斷;識物別真謂之智,暢演玄鑒是謂慧」的功能,恐怕是「過度解釋」了。
--------
那麼「正知正念」是什麼意思呢?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無著比丘著,釋自鼐、釋恆定、蘇錦坤、陳布燦、王瑞鄉翻譯,香光書鄉出版社2013年元月出版,現已出版到第三版,預計近期將訂正而出第四版。
正知是「sampajāna 明確地知道」,「sam- 代表『明確地』」,這與八正道當中「正念 sammā-sati」的「正 sammā」不同。在「念住」修行的脈絡之下,這是指「完全掌握或理解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fully grasp or comprehend what is taking place」。
也是指「清晰地如實知」,「sampajāna 明確地知道」可以涵蓋從「基本的知 basic forms of knowing」到「深度洞明的知 deep discriminative understanding」。
此書用第三章一整章來解釋「念 sati」,通常我們將「正念 sammā-sati」這個詞用來專指「四念住」,因此在最可能的範圍之內,我們將「sati」翻譯作「念」或「具念」,以避免混淆。
此處我簡述「念 sati」的意義,當然,讀者還是閱讀該書的第三章會比較有幫助。
「念 sati」有「記憶、回憶」的意義,這在六隨念的經文脈絡裡顯示出來。
在「念住」修行的脈絡之下,「念 sati」有「當下的覺知」的意義,有時是指同時具有「當下的覺知 awareness at present moment」及「記住佛陀的教導 remembering what the Buddha had taugh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