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14-3:潘濤:「梵文《法句經》」第四頌到第六頌 -- 3/3



一站起來就未躺下來?
------
《優陀那品》Udānavarga (梵文《法句經》) 1.6 頌
yām eva prathamām rātrim garbhe vasati mānavaḥ /
aviṣṭhitaḥ sa vrajati gataś ca na nivartate //
------
yām: 者(關係代名詞)
eva: 正(強調)
prathamām: 第一次
rātrim: 夜晚
garbhe: 胎
vasati: 停留
mānavaḥ: 年輕人
正如同第一夜停留在母胎者
-----------
aviṣṭhitaḥ: 不停駐
sa: 他
vrajati: 前進
gataś: 去
ca: 而且
na: 不
nivartate: 回來
他不停變遷,去而不回。
-----------
《出曜經》卷1〈無常品 1〉:
「若如初夜,識降母胎,
 日涉遷變,逝而不還」(CBETA, T04, no. 212, p. 612, c5-6)
《法集要頌經》卷1〈有為品 1〉:
「譬如人初夜,識託住母胎,
 日涉多遷變,逝而定不還。」(CBETA, T04, no. 213, p. 777, a18-19)
潘濤教授指出漢譯的「識」字,可能是出自將「mānavaḥ 年輕人」誤解為「māna 意 va 像」。
不過,以《法集要頌經》的翻譯來看,「mānavaḥ 年輕人」已經翻譯成第一句的「人」字,就漢譯而言,「人第一夜降生在母胎」有一些「觀念扭曲」,所以翻譯作「識住母胎」,因為尚未變成「人」呀,可以算是翻譯過程的一種修辭,不一定是誤解。
------------
《本生》第510故事(24 頌之第一頌),363頌:
Yamekarattiṃ paṭhamaṃ, gabbhe vasati māṇavo;
Abbhuṭṭhito va sayāti, sa gacchaṃ na nivattati.
在這一版本的第三句是「Abbhuṭṭhito va sayāti 如同站立而不躺下」,在其他版本是作「Abbhuṭṭhitova sa yāti 他一開始即持續不停」。
----------
元亨寺版《本生經》卷17:
「一夜一度於胎內,住於其中有幼者,
 胎中恰如生黑雲,經過成形無逆轉。」(CBETA, N38, no. 18, p. 134, a10-11 // PTS. Ja. 4. 494)
第三句「胎中恰如生黑雲」應該翻譯作「Abbhuṭṭhitova sa yāti 他一開始即持續不停」。此處可能有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