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 166:Richard Salomon 《古代犍陀羅佛教文獻》一書的書評


--------------
席爾克(J. A. Silk)對邵瑞祺 Richard Salomon 《古代犍陀羅佛教文獻》一書的書評;
J A Silk:Review of Salomon The Buddhist Literature of Ancient Gandhāra, 2019, Indo Iranian Journal.
----------
席爾克對書中第17頁此一敘述並不贊同: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經典所敘述(幾乎是 60% 的巴利經文)的說經地點為舍衛城,北印度 Kosala 憍薩羅國的首都。其次則發生於王舍城,位於憍薩羅國東南方的摩竭陀國的首都。其他常見的說經地點為...。在佛陀時代這兩國的統治者為波斯匿王與阿闍世王;他們對佛教的尊崇與供養無疑是佛陀與其弟子停留在此較久的主要原因。

席爾克指出佛經敘述的說經地點只能當作參考,而不能執以為實際情況,因為佛教文獻提到忘失說經地點的情況與對策。
這一情況在無著比丘〈誰說的法,誰說的話〉(2008)與蘇錦坤〈對照目錄的「對應經典」與「參考經典」〉(2016)都已經提到此一情境。
(https://www.academia.edu/11333006/%E7%84%A1%E8%91%97%E6%AF%94%E4%B8%98_%E8%AA%B0%E8%AA%AA%E7%9A%84%E6%B3%95_%E8%AA%B0%E8%AA%AA%E7%9A%84%E8%A9%B1_2008_)
(https://www.academia.edu/24193691/Notes_on_Parallel_and_Partial_Parallel_Used_in_Comparative_Catalogues_-_With_Examples_from_the_Madhyama_%C4%80gama_2016_in_Chinese_%E5%B0%8D%E7%85%A7%E7%9B%AE%E9%8C%84%E7%9A%84_%E5%B0%8D%E6%87%89%E7%B6%93%E5%85%B8_%E8%88%87_%E5%8F%83%E8%80%83%E7%B6%93%E5%85%B8_)

蘇錦坤:

在漢、巴佛典的比較研究過程中,可以見到對應經典之間,說經的地點有時不盡相同。如《雜阿含98經》敘述佛在拘薩羅國(Kosala)的「一那羅聚落(Ekanālā)」,[1]單卷本《雜阿含1經》相關經文為「一時佛在拘薩國,…一竹中止」。[2]在《經集》與《相應部》的經文則是「住於摩竭陀國南山一竹(Ekanālā) 的婆羅門聚落」,[3]另一部對應經典《別譯雜阿含264經》卻說是「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4]這些地名不盡相同,即使地名相同,有的是一在拘薩羅國、一在摩竭陀國,這兩種說法也不一樣。請參考<表2>。

在經典口誦傳承的過程中,很顯然的是法義重於地點,所以《增一阿含經》提到「不得說經處」時,可以說是在「舍衛城」,顯然並未把此類「忘失」當作一件嚴重的大事:

「今稱諸經聞如是,佛處所在城國土;波羅捺國初說法,摩竭國降三迦葉;

釋翅拘薩迦尸國,瞻波句留毘舍離;天宮龍宮阿須倫,乾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說經處,當稱原本在舍衛。」[5]

《分別功德論》在此解釋其原因:

「若不得說經處,但稱在舍衛者,以佛在舍衛經二十五年,比在諸國最久。」[6]

《十誦律》甚至提到可以在「六大城」任意選一處:

「佛在舍衛國。長老優波離問佛:『世尊,我等不知佛在何處說修多羅、毘尼、阿毘曇。我等不知云何。』佛言:『在六大城:瞻波國、舍衛國、毘舍離國、王舍城、波羅奈、迦維羅衛城。何以故?我多在彼住,種種變化皆在是處。』」[7]

因此,有可能在初期佛教的口誦傳承中,法義的講說列為是傳誦的重點,被要求做嚴密的忠實傳誦,而說經的地點並未被列為是絕對的重要因素;稍後在整理與結集經典時,依例要安上「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的「定型句 pericope」,發現有些經、律無法確定地點,變通的方法是安上世尊晚期停駐較久的大城。從文獻的立場來看,反而無法辨識那一部分經典是隨宜安上的地點,那一部分經典是傳誦以來一直相當一致(而確定)的地點。因此,說經的地點難以作為判定「對應經典」的主要準則。

  1. 《增壹阿含經》(CBETA, T02, no. 125, p. 550, b9-13)。
  2. 《分別功德論》(CBETA, T25, no. 1507, p. 33, b19-21)。
  3. 《十誦律》(CBETA, T23, no. 1435, p. 288, b26-c1)。
  4. 《雜阿含98經》(CBETA, T02, no. 99, p. 27, a10-11)。
  5. 單卷本《雜阿含1經》(CBETA, T02, no. 101, p. 493, a7-8)。
  6. 《小部˙經集》〈蛇品〉第四經與《相應部 7.2.1經》的經文都是‘Magadhesu viharati DakkhināgirismiṃEkanālāyam brāhmaṇagāme’。
  7. 《別譯雜阿含264經》(CBETA, T02, no. 100, p. 466, b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