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140:「讀經」與「不讀經」的佛教學者


李周淵法友的貼文提到:

「前面說過,宏觀研究主要的材料是『校勘記』,但如果親自去核對過不同版本,就會發現,不論是《中華藏》(中國中華書局出版)還是《大正藏》,校勘的時候都有許多的缺漏。」

第一次發現《中華藏》的「校勘註記」出錯時,非常詫異;後來轉念一想,這也是人工作業的成果,要眾人經多手抄錄龐大數據,出了一點小訛誤,也應該是「世間常理」,也應該是「無可迴避」。只是,這一校勘失誤發生在第一冊的最前面幾部經,這不是正「興高采烈、聚精會神」的時候嗎?怎麼一開始就出錯了?
周淵法友說得容易,其實一般學佛的朋友哪來的「本事」去發現《大正藏》或《中華藏》的「校勘註記出錯」呢?
這不是說「學養」很難建立,也不是說需要「敏銳的問題精神」,而是說一般人很難接觸到材料。
要發現這兩部藏經的「校勘註記出錯」,
  1. 首先,你要一套《大正藏》或《中華藏》。我剛從學校畢業而開始工作,望著《大正藏》將近二十年,不僅是微薄的薪水買不起整套藏經;到可以出手購買時,又遇到一個更實際的問題:買到整套藏經時,要擺家中的哪一房間?有時真相很傷人,其實家裡沒有空間放置這整套書。這要一直到「新文豐書局」開賣「單買」,才買了「阿含部」、「本緣部」、「律部」、「瑜伽部」以及 55, 56 兩冊。
  2. 其次,你需要「對校本」。好啦,宋《思溪藏》、《磧砂藏》,元《普寧藏》、明《嘉興藏》(又稱《徑山藏》)、韓國《高麗藏》、日本宫內省圖書館藏《一切經》寫卷、日本《聖語藏》,這些連遠望書皮都辦不到,哪有可能拿到手邊進行「校勘」?
  3. 拜 CBETA 及網路之賜,才接觸得到《大正藏》、《高麗藏》、《嘉興藏》、《毘盧藏》等等藏經,這下子可以開始比對差異了吧?對不起,這一類「勘驗藏經的校勘註記出錯」等工作,你拿來工作的「藏經」都必需是實體本(可以是照相本或影印本),不能是「網路本」。
  4. 但是,有些「藏經」的問題不大,我們至少可以在台灣大型的佛教圖書館拿到照相製版的《趙城金藏》、《高麗藏》、《磧砂藏》等等,可惜的是,這些所謂照相製版而印刷的「藏經」都經過「補版」,「補版」的人可能製造出一些失誤。很多「補版」,都未留下紀錄,一般而言,即使專家都很難確定哪些字經過「補版」,哪些字又沒經過「補版」。
-------------
現在已經是半夜十二點半,我都還沒談到題目:「讀經」與「不讀經」的佛教學者。
怎麼辦?我睡覺先。
-------------
在世界各大學授課、研究「佛學」的教授,有的關心佛教史、僧傳,有的關心「大藏經史」,有的藉助「漢語佛教文獻」去開發「中古漢語史」,有的關心佛學與當代社會現象的互動,有的在意佛學立足於哲學領域,有的關心佛教文學與佛教藝術,有的重視佛學教導的當代醫療效果,有的關心「經、律、論」的闡釋與實踐。
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去,他們可以分為「讀經」與「不讀經」的佛教學者。
我期望台灣培養出來的都是「讀經」的佛教學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