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謝爾夫:西方正念禪修是佛教禪修嗎?


文╱演真法師.圖╱李東陽 
  二○一八年十二月十日,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特別邀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文化暨佛學研究中心講座教授羅伯特.謝爾夫(Robert Sharf)蒞臨演講,以「西方正念禪修是佛教禪修嗎?為什麼這個問題重要?」為題,不僅主講者直暢其言,台下與會者亦紛紛提出自己的觀察、疑問及看法,討論熱烈,回響不斷。 
  謝爾夫首先指出,他並非否定「正念禪修」(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療癒價值,且這波運動的帶動者馬哈希(Mahasi Sayadaw)及其他緬甸禪師們,可能都相當重視佛法教義,可是這種以居士為主的禪修教法,強調可以用一種操作方式直觀實相、得到智慧,並透過它進行佛教普化,卻會讓人誤以為不再需要理解佛法教義了。 
  現代禪修運動甚至認為,佛教的生命觀、世界觀、價值觀等關於宗教及文化內容的認識都應捨棄,這種將佛法化約為「正念」(mindfulness)及「純粹覺知」(bare attention)的路徑,其發展過程及影響令人擔憂,尤其現代正念禪修所扮演的角色──「對世間失望的解除」、「快樂產生器」,都與佛法核心:「正確地認識苦是世間本質,進而看破無明而解脫」相違背。 
  與會者的提問及回饋,也直指核心,包括:是否誤解了內觀及正念禪修的真正意涵?如何拿捏弘化方便及教義掌握?類似的禪修改革也曾發生於中國禪宗及藏傳大圓滿?佛陀也曾以故事譬喻,中箭後最重要的是拔箭,而不是去爭論誰射我、箭是什麼做的…… 
  謝爾夫則回到現代社會的需求及影響力來思考,說明很多人對正念感興趣,不是因為宗教因素,而是心理需求及社會考量;且不同文化時空背景的人,對「正念」會有不同的理解,當它逐漸形成一個學科,宗教很可能將被取代,不論是佛教或基督教皆然。 
  禪修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中檢視,謝爾夫表示:「不是你腦袋裡有什麼體驗,真正重要的是你怎麼和人、環境相處,這不只你自己知道,旁邊的人都會看到,說再多也沒用。」 

  (摘自《法鼓》雜誌349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