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佛教文獻學十講》第八講


《佛教文獻學十講》第八講〈佛教與經典〉
在此一貼文,我們需將幾個英文字彙的譯詞固定下來,以免混淆。
text 是指「一般認同的佛教文獻」,在此章我們會標以「經文」。
canon 是指「經佛教長老上尊團體認可,並編入結集而團體集誦的佛教文獻」,在此章我們會標以「經典」。
不管是 text 或 canon,雖然在佛教初期(很可能是在西元前一世紀之前)都只是口誦,而無寫本;但是我們使用此兩字時,泛指口誦的和書寫的兩者。
manuscript 寫本,寫本是指以文字書寫的文獻資料,這些資料可能是碑銘,可能是在貝葉、樺樹皮或羊皮紙上的抄本,寫本並不等同於經典。
「四大教法 mahāpadesa」所敘述的是僧團遭遇到聲稱「1. 親從世尊聽聞」、「2. 從多聞耆舊聞」、「3. 從多位持法、持律比丘聞」、「4. 從一位持法、持律比丘聞」,遇到自己所未聽聞的「佛法」,應依自己所誦習的正法、律檢驗,符合則接納,不符則拒絕。這四項並無哪一項為特別偏好,檢驗標準則是「已經誦習的正法、律」。
(以大學入學考試為例,是沒有「免試入學」,沒有「依其他標準入學」,沒有「因特別身分而加分」,沒有「因奧運、亞運得到金牌而加分」,一律以「大學聯考總分高低」為錄取標準。)
當持續以「四大教法」接受新傳來的「法、律」,而加入本有的「傳誦內容」,此時稱此部「經典」為「open 開放」。
各部派到了某一時期,不再允許新的資料加入本有的誦習內容,此時稱此部「經典」為「close 關閉、凍結」。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相應部》、《長部》、《中部》、《增支部》在巴利上座部已經凍結時,《小部》仍然處於開放的階段,接受新的內容加入《小部》。巴利《阿毘達磨》一直到阿育王時代的《論事》收入之後,才完全凍結。
--------
以基督教的《新約》(New Testament) 為例。
在西元二世紀時,〈福音書〉(Gospel)約有二十多種,這是所謂《新約》尚處於「open 開放」狀態,容許各種〈福音書〉(Gospel)流竄。
西元397年的第三次迦太基大會和西元419年的第四次迦太基大會,確認《新約》的內容,只允許四福音書編入《新約》:「《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當時的希波主教聖奧古斯丁認為正典已經確立,除了正式承認的正典之外,在教會中不得有任何其他書卷冒充聖經。此時《新約》即處於「close 關閉、凍結」狀態。
於是其他《福音書》相繼失傳,包括《希伯來福音書》《巴拿巴福音》、《多馬福音》、《猶大福音》、《雅各福音書》等等。
--------
巴利《阿毘達磨》七論的《論事》傳說是阿育王時代目犍連子帝須(Moggaliputta Tissa)於主持第三結集之後所撰,我們可以將此部《論事》的年代暫定為西元前270年。
巴利《小部》的《譬喻》和《彌欄陀王問》都提到《論事》,也就是說,巴利《小部》遲至西元前270年仍在接受新的資料誦入,未完全進入「close 關閉、凍結」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