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翻譯漢巴《法句經》



新一代的佛教偈頌翻譯不需要將其翻譯成整齊的句式,即使不將每句湊成「五言」,也能知道這是一首偈頌。
「譯」者,就是「易」、「釋」。
「易」是指「用自已熟悉的語言來替換、更易原文」,「譯」和「釋」有半邊偏旁相同,「翻譯」其實是一種詮釋,用字句數量差異不大的「目標語言」(在此處是漢語、漢字)來詮釋「原典語言」(在此處是巴利)。
如果翻譯成「目標語言」之後,仍然無法簡潔易懂,就應該加上「譯註」。
如果未加「譯註」的翻譯讀來不知所云;或者「已加譯註的翻譯仍讓讀者讀來不知所云」,這是一種「失敗的翻譯」。
在我們翻譯團體的聚會裡,幾位翻譯達上百本的職業譯者透露,有時候一本書已經完成翻譯,但是有一個句子牽涉到「第三種語言」或「專門知識」而勉強湊合,這也是翻譯實務裡無可奈何的事。
但是,佛典翻譯應該避免此一情況。
以下我們舉巴利《法句經》252頌的翻譯為例。
------
巴利《法句經》252頌
Sudassaṃ vajjamaññesaṃ, attano pana duddasaṃ;
Paresaṃ hi so vajjāni opunāti yathā bhusaṃ;
Attano pana chādeti, kaliṃva kitavā saṭho.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易見他人過,難見自過失,
 揭發他人過,如撒布糠穀,
 己過則隱匿,如狡睹博者,覆蔽其格里。」(CBETA, N26, no. 9, p. 38, a7-8 // PTS. Dhp. 37)。

「如狡博者」,「」字應作「賭」。

了參法師譯(新書《真理的寶藏》亦同):
「易見他人過,自見則為難,
 揚惡如颺糠,過則隱匿,
 如彼狡博者,隱匿其格利。」

過則隱匿」,「」字應作「己」。

-----------

新一代的漢譯《南傳法句經》應該有關鍵用字的字義解釋,新譯應該附有句型分析,解釋這首偈頌是祈使句、假設句、條件句還是並列的兩句;解釋時指出主詞、動詞、受詞是哪些字。

-----------
帖主的翻譯:巴利《法句經》252頌
容易見到別人的過錯,反而難以見到自己的過失。他曝曬、張揚別人的過錯如同(曝曬)米糠,他隱藏自己的過錯如同狡猾的賭徒隱藏作弊的骰子。
-----------
句型分析(引自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lesson/pali/reading/gatha252.htm)
此首偈頌由以下四個句子組成:
  1. Sudassaṃ vajjamaññesaṃ. 把它排列成較易辨識的形式是 aññesaṃ 別人的 vajjam 過錯 sudassaṃ 易見的。這個句子的動詞「是」未出現在句子中, be 動詞被省略是常態。整句為「別人的過錯是易見的」。
  2. attano pana duddasaṃ. 把它排列成較易辨識的形式是 pana 確實 attano 自己的 (vajjam 過錯) duddasaṃ 難見的。這個句子的動詞「是」未出現在句子中;自己的 「vajjam 過錯」已在尚一句出現而被省略。「pana 確實」這個字可以當作因押韻需要所增加的襯字,可譯出也可不譯。整句為「自己的過錯是難見的」。
  3. Paresaṃ hi so vajjāni, opunāti yathā bhusaṃ. 這是由兩個「子句 clause」構成的句子。第一個子句:paresaṃ 他人的 hi 確實 so 他 vajjāni 過錯(複數) opunāti 風吹、曝曬(以去除米糠)。意為:(他曝曬、張揚別人的過錯)。第二個子句:yathā 如同 bhusaṃ 米糠。整句為「他曝曬、張揚別人的過錯如同(曝曬)米糠」。
  4. Attano pana chādeti, kaliṃva kitavā saṭho. 這是由兩個「子句 clause」構成的句子。第一個子句:attano 自己 pana 確實 chādeti 覆蓋、隱藏(動詞),省略了【vajjāni 過錯(複數)】。意為:(他隱藏自己的過錯)。第二個子句:kaliṃ 骰子 va 如同 kitavā 狡猾的賭徒 saṭho 欺騙的。整句為「他隱藏自己的過錯如同狡猾的賭徒隱藏作弊的骰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