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漢譯佛典詞彙翻譯的幾種型態


漢譯佛典翻譯詞彙最主要的兩種型態是「音譯」和「意譯」。
例如,《雜阿含94經》卷4:「有年少婆羅門名僧迦羅」(CBETA, T02, no. 99, p. 25, c3),
對應經典《別譯雜阿含260經》譯作:「有摩納名僧伽羅」(CBETA, T02, no. 100, p. 465, b7)
「māṇava」音譯為「摩納(婆)」,意譯為「少年、年輕人」。

第三種形式是「合璧詞」,也就是一個詞彙的某一部分音譯、另一部分意譯,例如,帝釋的一個名稱是《雜阿含1106經》卷40:「帝釋名舍脂鉢低」(CBETA, T02, no. 99, p. 291, a13-14)。
「舍脂鉢低」是「suja(m)pati」的音譯。
對應經典《別譯雜阿含35經》則譯作「舍脂夫」(CBETA, T02, no. 100, p. 384, c26)。
「suja」是帝釋妻子的名字,「pati」則是丈夫。
如 paccekabuddha 一詞,「辟支佛」為音譯與意譯,「緣覺」則是純粹意譯。
第四種形式是「疊譯」,一個詞彙有兩個不同字義,譯者將兩者一齊翻譯出來。
如「paccekabuddha」是「pacceka 獨一的 - buddha 覺」,所以翻譯作「獨覺」、「獨一覺」、「各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卷-第200卷)》卷1〈緣起品 1〉:「聲聞、獨覺不能測量」(CBETA, T05, no. 220, p. 1, b25-26)
《說無垢稱經》卷6〈法供養品 13〉:「令於聲聞獨一覺乘心善調順」(CBETA, T14, no. 476, p. 587, a23-24)
《增壹阿含52.2經》卷50〈大愛道般涅槃品 52〉:「爾時,[13]各佛遊化」(CBETA, T02, no. 125, p. 824, b15)[13]各=辟支【宋】*【元】*【明】*。
另一種則認為這個字是「paccaya 由緣起 buddha 覺」,而譯作「緣覺」。
《別譯雜阿含54經》卷3:「諸佛與緣覺,菩薩及聲聞」(CBETA, T02, no. 100, p. 392, b28)。
但是也有譯者拿不定主意,不知這個字該翻譯作「緣覺」還是「獨覺」,他選擇都譯出來。
《中阿含180經》:「施緣一覺」(CBETA, T01, no. 26, p. 722, b16)。
《六度集經》卷4:「學道之志當如佛行也,欲獲緣一覺、應真滅度者,取之可得。」」(CBETA, T03, no. 152, p. 21, a6-7)。
又如「kusala」是「善」,也是「巧」。
《相應部 22.57經》「sattaṭṭhānakusala」一字,《雜阿含42經》譯作「七處善」(CBETA, T02, no. 99, p. 10, a5),其實是「於七處熟練」,是「巧」的意思。
《法句經》卷2〈述佛品 22〉: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CBETA, T04, no. 210, p. 567, b1-2)。
巴利《法句經》對應偈頌為183頌:
此處 kusala 正是「善」的意涵。
至於《別譯雜阿含321經》則將「善」和「巧」同時翻譯出:
「唯有世尊,善巧說法,
 能令聞者,永離諸苦。」(CBETA, T02, no. 100, p. 481, a1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