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刻文》小摩崖石刻 Nb3(Minor Rock Edict Nb3):
以下為「刻文、銘文」
=========
摩竭陀國之天愛王敬禮於僧伽,問候其少病時之樂住。諸大德,諸師知朕既對佛法僧有恭敬與信心,諸大德,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善說,而且諸大德,今朕思惟:「如此正法得久住」而得指示如下:諸大德,此等之法門
1. Vinayasamukase 毗奈耶的最勝法教,有學者認為是『轉法輪經(《雜阿含379經》)』,而不是『毗奈耶(戒律)』。
2. Ariyavasani 聖居經,增一阿含46.2經,AN 10.20,參考《雜阿含71經》
3. Anagata-bhayani 當來怖畏經,AN 5.78, (增支AN 5.77~79),《T1481 佛說五恐怖世經》 。
4. Muni-gatha 牟尼偈,《小部,經集》第一品〈蛇品〉第12章牟尼經(207~221頌)
5. Moneyasute 寂默行經, 《小部,經集》第三品、第十一章那羅迦經(679~723頌)
6. Upatisa-pasine 優婆帝沙問經, 《小部,經集》第四品〈義品〉第16章舍利弗經(955~975頌)
7. Rahulovada 教羅睺羅經,《中部61經》,《中阿含14經》
========
《豆瓣網》豆友「生聞」對此七部經有不同主張(2014-12-19 11:44:55):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0418949/
(1)於毘奈耶最勝〔法說〕(Vinaya-samukase)對於指何,尚未明確,但一說存於律藏中之大品(Mahāvagga),指初轉法輪。譯為最勝samukase與巴利語言samukkamsika同。Samukkamsika於巴利、阿含多用samukkamsika dhammadesana,必是指四諦說之例。故 samukase 為最勝說之意義,想是指四諦說,而由於毘奈耶所見,此見指初轉法輪,想是適宜。——這一注釋沒有說明該經在《律藏、大品》中的位置,不過既然是指初轉法輪,那麼應當就是《律藏》〈大品〉Mv.1.6.13.,而北傳《轉法輪經》對應的《相應部》22〈蘊相應〉-59. Pañca五群比丘 (Anattā-lakkhaṇa sutta無我相經) 也可參考。
以下為「刻文、銘文」
=========
摩竭陀國之天愛王敬禮於僧伽,問候其少病時之樂住。諸大德,諸師知朕既對佛法僧有恭敬與信心,諸大德,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善說,而且諸大德,今朕思惟:「如此正法得久住」而得指示如下:諸大德,此等之法門
1. Vinayasamukase 毗奈耶的最勝法教,有學者認為是『轉法輪經(《雜阿含379經》)』,而不是『毗奈耶(戒律)』。
2. Ariyavasani 聖居經,增一阿含46.2經,AN 10.20,參考《雜阿含71經》
3. Anagata-bhayani 當來怖畏經,AN 5.78, (增支AN 5.77~79),《T1481 佛說五恐怖世經》 。
4. Muni-gatha 牟尼偈,《小部,經集》第一品〈蛇品〉第12章牟尼經(207~221頌)
5. Moneyasute 寂默行經, 《小部,經集》第三品、第十一章那羅迦經(679~723頌)
6. Upatisa-pasine 優婆帝沙問經, 《小部,經集》第四品〈義品〉第16章舍利弗經(955~975頌)
7. Rahulovada 教羅睺羅經,《中部61經》,《中阿含14經》
========
《豆瓣網》豆友「生聞」對此七部經有不同主張(2014-12-19 11:44:55):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0418949/
(1)於毘奈耶最勝〔法說〕(Vinaya-samukase)對於指何,尚未明確,但一說存於律藏中之大品(Mahāvagga),指初轉法輪。譯為最勝samukase與巴利語言samukkamsika同。Samukkamsika於巴利、阿含多用samukkamsika dhammadesana,必是指四諦說之例。故 samukase 為最勝說之意義,想是指四諦說,而由於毘奈耶所見,此見指初轉法輪,想是適宜。——這一注釋沒有說明該經在《律藏、大品》中的位置,不過既然是指初轉法輪,那麼應當就是《律藏》〈大品〉Mv.1.6.13.,而北傳《轉法輪經》對應的《相應部》22〈蘊相應〉-59. Pañca五群比丘 (Anattā-lakkhaṇa sutta無我相經) 也可參考。
(2)聖種經(Ariya-vasani)在巴利語Ariya-vaṃsa(A.2,p.27)。——《增支部》4集28經《聖種姓經》
(3)當來怖畏經(Anagata-bhayani)在巴利亦同名(A.3,p.103)。——《增支部》5集77-80經《未來的恐怖經》第一-第四
(4)牟尼偈(Muni-gāthā)是Muni-sutta(S.Nip.1,12,p.36)。——《經集》第一品第12經《牟尼經》
(5)寂默行經(Moneya-sute)是Nalaka-sutta(S.Nip.3,2,p.131)。——《經集》第三品第2經《精進經》
(6)優波帝沙問經(Upatisa-pasine)是Sariputta-sutta(S.Nip.4,16,p.186)。——Upatisa,《長老偈》拼寫成Upatissa,即舍利弗。《經集》第四品第16經《舍利弗經》
(7)說羅睺羅經(Laghulovade)是Rahulovada-sutta相當(M.1,p.414)。然,對此亦存有唱異說之學者,其異說是一般學者所承認。——《中部》61經,比丘品〔7〕,《芒果樹苖圃教誡羅侯羅經》
------------
皮夾克 (沒有超過對孩子或對自我的愛) 2018-03-16 14:31:20
補充一個新發現(修正第七項):
------------
皮夾克 (沒有超過對孩子或對自我的愛) 2018-03-16 14:31:20
補充一個新發現(修正第七項):
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中部61經》是晚出的,鑒於2-6都是偈頌,這裡的「說羅睺羅經」實則是指《經集》2品11經〈羅睺羅經〉。該經末尾有這句話:
Itthaṃ sudaṃ bhagavā āyasmantaṃ rāhulaṃ imāhi gāthāhi abhiṇhaṃ ovadatīti.世尊用這些偈頌反複教誨可尊敬的羅喉羅。
Itthaṃ sudaṃ bhagavā āyasmantaṃ rāhulaṃ imāhi gāthāhi abhiṇhaṃ ovadatīti.世尊用這些偈頌反複教誨可尊敬的羅喉羅。
Laghulovade → Rahulovada = rāhulaṃ羅睺羅 + ovadati教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