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江木生:《南瀛佛教會會報》卷頭辭




《南瀛佛教會會報》卷頭辭第十卷第八期,昭和七年十月八日(1932)。
以下引自(http://buddhism.lib.ntu.edu.tw/museum/TAIWAN/ny/index.htm?ny10-08
 
卷頭辭 江木生
 我們於台灣宗教的真正的進步發展期待不止。我們期待台灣宗教的發展的,是在於期待台灣佛教的發展,因為我們相信佛教越好,神會也會變得越好。
 台灣佛教,即意味在本島固有的佛教。而固為台灣佛教興隆發展與否,事實上是根據佛教徒活動得如何而定的。這點作為佛教徒應該大大地反省自覺的同時,除去導致台灣佛教衰微的許多缺陷、弊害等,加以一大改革,這是促使台灣佛教再生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們佛教徒要完成此事非得非常精進不可。
 今日台灣佛教中的缺陷及弊害之主要事項,擇要來說,第一是,台灣在地理及歷史上與中國南方有很大的因緣,固而寺院之主要的情形,即福州泉寺或長慶寺等的後代弟子所開拓創建而成的寺院,其間並非有何等的本末寺院的關係,而且台灣的寺院互相之間,幾乎沒有聯絡關係,無管理地存在於各地方。
 其次,是師徒關係。在大陸各宗的寺院,師父有教育弟子的責任,而在台灣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授法,因而幾乎沒有關於對弟子將來的教育義務,以此為主因,才會到達如今有力的佛教徒那麼稀少的地步。
 第三是,如此缺乏管理的寺院及地位低的徒眾甚多的緣故,島內寺院有八、九成其實權不在住持,呈現出這種奇特的現象,所以住持在信徒(即管理人)的監督之下,這種奇規恐怕台灣以外看不到吧!識(職?)是之故,住持的活動受到阻礙,以至於造成今日的狀態。
   因為是如此的狀態,所以社會上決不會以現在的台灣佛教為滿足了。亦即如今為了台灣佛教的提昇,斷然實行某種適切的改革已迫在眉節了。
 這是這次推出台灣佛教改革號而重新呼籲的理由,這個若能成為全部佛教徒的警鐘,不管多少即使能成為打破因有的因習上及傳統上的弊害,照亮台灣佛教建設的第一步的話,則已經達到本刊的願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