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法友飛鴻 234: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


來自:some1 (知音難尋、言多必失)2017-02-05 14:27:34
歸依法 2017-02-05 13:08:42
如《央掘魔羅經》卷2:「世間出世間,一切諸勝法,斯皆從佛[7]流,」(CBETA, T02, no. 120, p. 529, b8-9)[7]流=說【明】【聖】。 
《大智度論》卷2〈序品 1〉:「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CBETA, T25, no. 1509, p. 66, b2-4)。 
了解哪些是出自「阿含、尼柯耶」,哪些不是,對於初期的佛教不致於遭受混雜。 也不會出於「尊重經典」,只要安上「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就信受奉行。 
-------
請問版主,您對下面的這段經文的看法如何?和上面您提到的經論又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個人認為那是共通的。

[AN 8.8] [PTS: A iv 161] Uttara Sutta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an/an08/an08.008.than.html
"In the same way, deva-king, whatever is well said is all a saying of the Blessed One, the Worthy One, the Rightly Self-awakened One. Adopting it again & again from there do we & others speak."

增支部8集8經/鬱多羅的壞失經(莊春江譯)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365.htm
「同樣的,天帝!凡任何善說,全都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我們與其他人從那裡一一取來後而說。」

《增支部8.8經》:「帝釋天!如是若有少分善說者,則此一切為世尊應供正等覺者之語,我等或其餘人皆依此而說。」(CBETA, N23, no. 7, p. 18, a1-2 // PTS. A. 4. 164

※ 經上的原文是“subhāsitaṃ”,莊春江註:「善所說」(subhāsit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說得很好的勸導」(Well-spoken counsel)。按:「善所說」(Subhāsita),另譯為「善說;被善說的;善語」。
======
 歸依法 2017-02-05 15:13:18 
「同樣的,天帝!凡任何善說,全都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我們與其他人從那裡一一取來後而說。」
如果你察閱菩提比丘以英文翻譯的《增支部》(The numerical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1120頁,菩提比丘針對這一句有註解(編號1627, 位於1791頁),這是尊者鬱陀羅(āyasmā Uttara)說:「凡[佛陀弟子]有任何善說,全都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我們與其他人從那裡一一取來後而說。」
所以,經中的比喻,村子裡的人搬運的穀粒都是從大穀堆搬來。
如果將「一切佛弟子所說的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是佛所說」擴大解釋為「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是佛所說」,可能不是此經的本意。 比如說尼犍子講了一句好話「四姓平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他又未從釋迦牟尼受教,怎能說是出佛所說呢? 又如古印度四吠陀如有「真實善語、微妙好語」,這是在世尊出世之前就有的教導,怎能說是出佛所說呢?比如說,歐幾米德《幾何原理》書中所述的「平行公設:過一直線外的一點,只能做一而且唯一的平行線」, 怎能說是出佛所說呢? 
佛法不是這麼不講理的宗教呀! 
=====
some1 (知音難尋、言多必失) 2017-02-06 11:19:36
謝謝版主的回應。
我個人覺得,後世「佛弟子」們,因為從佛法的熏習中得出了一些新的方便法門,在流傳的過程中因為找不到確實的出處,而冠之以「佛說」,這應該也沒有違背佛法吧?
我也認為「阿含、尼柯耶」固然是佛教的根本典籍,源於佛世當時佛陀對聲聞弟子的開示教導,應該具有相當的權威性;不過有些人把佛法局限在「阿含、尼柯耶」,排斥其他的一切,認為「阿含、尼柯耶」以外都是可以被忽略的;我覺得那是很可惜的。這當然是個人的抉擇。
=======
歸依法 2017-02-06 13:14:30 
「『阿含、尼柯耶』以外,一切不受」,固然是不妥。「『一切佛法』或『一切被稱是佛法』全部信受」,如當
台灣有幾個現代自創的「佛教」,也是有人信受,這些在我看來更是錯得離譜。 
基本上,應以巴利、漢譯經典所傳的「四大教法」為判定標準。 《長阿含2經》卷3:「...說四大教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何謂為四?...此為第一大教法也。...是為第四大教法也。」(CBETA, T01, no. 1, p. 17, c1-p. 18, a22) 
《長部16經》卷16:「我將宣說四大教法。......」(CBETA, N07, no. 4, p. 75, a12 // PTS. D. 2. 123) 

即使是收錄在「阿含、尼柯耶」的經典也有不可信的部分,或者從文句上看來是互相矛盾之處;也不是「阿含、尼柯耶」經典有講就是佛說,絲毫不可變更。 
其中特別是《長阿含》、與《長部尼柯耶》(《長部》)的幾部經典,在體裁上是屬「十二部經」的「譬喻」,是「講淺顯、誇大的故事讓人向善或接近佛教」,不能當真。 
「十二部經」的「譬喻」,請參考(http://yifertw.blogspot.tw/2013/08/6_12.html)。
 -------------
 1. 有關「四大教法」,AN 4.189, DN 16, 《長阿含2經》,菩提比丘解釋「四大教法 cattāro mahāpadesā」為「four great references 四種重要的參考」。
我解釋作「四種重要的參考情況」,講的是「四種情況」而不是「四種參考標準」。 實際上判定標準只有兩種:「合於經 sutte otāretabbānii 進入於經」、「合於律 vinaye sandassetabbānii 能以律解釋」。四種情況是「有人說他親從佛聞」、「有人說他在某處(*說出地點)聽到多位多聞耆舊說『他親從佛聞』」、「有人說他在某處(*說出地點)聽到多位通曉『阿含 āgama』、持法、持律、持論母的比丘說『他親從佛聞』」、「有人說他在某處(*說出地點)聽到一位通曉『阿含 āgama』、持法、持律、持論母的比丘說『他親從佛聞』」。 
敦煌殘卷 S. 2535解釋《摩訶僧祇律》卷32:「與『四大教』相應者用,不相應者捨」(CBETA, T22, no. 1425, p. 492, a10-11) 
敦煌殘卷 S. 2535《三部律抄》卷1〈雜事品 9〉:「問曰:『云何名為四大教?』答曰:『四大教者,佛所說、聖所行、多知比丘所說、長老比丘所(說)。是謂四大教」(CBETA, T85, no. 2793, p. 677, c26-28) 
在我的論文中已經指出漢譯《增一阿含經》攝頌脫落,經文不實,足見當年曇摩難提默誦時,並未十足誦出《增一阿含經》的本貌,加上參雜大乘教義,混入「譬喻故事 apadana」,不僅無巴利對應經典者不足取信,就是有巴利對應經典者,當經文與巴利對應經典不同時,漢譯《增一阿含經》的可信程度仍然不高。
 2. 我贊同「佛在世時,佛或佛弟子已經開始對『世尊所說的法』進行解說」,可以稱為「阿毘達磨或『註釋書』的開端」,但是,我不贊成現存「南傳七論」與「北傳七論」是佛所說,這「南傳七論」與「北傳七論」之論以外的「阿毘達磨論書」都有作者,就更不用說是佛說了。 
我對《增壹阿含28.5經》持保留態度而懷疑其出於背誦失誤,除了《增壹阿含經》整體的錯落訛亂之外,《增壹阿含28.5經》列舉「契經、律、阿毘曇、戒」,我所閱讀的佛教文獻,並未出現「契經、律、阿毘曇、戒」四項並列的情況。而且「律」與「戒」的範圍差異很小,至少在「阿含、尼柯耶」的範圍之內不去談「律」與「戒」有何差異。 
《增壹阿含28.5經》:「今有四大廣演之義。云何為四?所謂契經、律、阿毘曇、戒,是謂為四。」(CBETA, T02, no. 125, p. 652, b14-16)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