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佛陀母親名為「摩耶」,是「媽媽」,而非「幻象」


終於到台北拿到拜託 HC 代購的辛島靜志《佛典語言及傳承》,迫不及待地從最後的〈後記〉開始看,辛島靜志老師從 1976年進入東京大學讀大一,直到完成碩士學位。他 1985年到劍橋大學師從 K. R, Norman,拿到碩士學位後,1987年又到中國北京大學師從季羨林,1991年寫完博士學位論文後,又到德國從 Oskar von Hinüber 學習三年印度學,直到 1994 年才回日本。
辛島靜志老師前後長達十九年的從大學到博士後的學生生涯,有一個特點,除了在日本之外,他所跟隨的老師都是當代巴利文獻、佛教學、印度學泰斗。沉潛的時間相當長,不汲汲營營於寫書、發表論文,這樣的學生在現代的學術環境很難存活下來。
在他書中又讀到相當熟悉的一句話:「在四十歲以前不要發表論文」。
書中 428 頁提到:「摩耶夫人是釋尊的母親,摩耶在巴利語中讀作 Māyā,實際上 Māyā 不是一個固有名詞,梵語 Mātā 相當於英語的 mother ,在中期印度語中變為 Māyā,也就是說,這個詞僅義為「母親」。
版主總是主張,一個女生被父母取名為「Māyā 幻象」,不合常理。
這應該是 KR Norman 和 Oskar von Hinüber 的主張,辛島老師只是遵從師說而已。
=============
老師您好。
也有一說,將摩耶翻成「幻」 (illusion), 不知道那一種比較有可能呢? 

  aacdsee  2017年3月24日 下午1:37 
-------
aacdsee 法友: 
     《大三摩惹經》卷1:「復有四大天王侍從鬼神,所謂摩野(māyā)、迦致、尾枳致、䟦里虞、䟦里俱致等,皆有神通[8]勢力」(CBETA, T01, no. 19, p. 258, c12-14) [8]勢=熱【元】。  
māyā 在經典結集時,已廣泛以「illusion 幻術、幻相」為字義。 
不過如我所舉的例子, 巴利《法句經》第一偈: 
諸法是心所前導的、
心所主宰的、心所造的; 
如果有人以汙染心而言行,
罪苦跟隨著他,就像車輪跟隨著拉車者的腳。(1) Manopubbaṅgamā dhammā, 
manoseṭṭhā manomayā; 
Manasā ce paduṭṭhena, bhāsati vā karoti vā; 
Tato naṃ dukkhamanveti, cakkaṃva vahato padaṃ. 

manomayā 有「為心所造、為心所生」的字義。
       Ken Yifertw 2017年3月24日 下午5:52 
========
蘇老師:
   就我所知,巴利語名詞加上 mayā 是某某所造的意思,像manomayā 就是心所造。 
  但佛陀的母親名字發音是 māyā,與 mayā有所不同。 mayā 獨立使用是「我」的具格、奪格,使用場合、意義、發音都跟 māyā 有所不同。 
       您的想法是佛陀母親的名字 māyā 是從 mayā 變化?不知道這樣的語源變化,您是怎麼推斷的呢?  
       PS:發現有錯字,所以重發 

        lucangel  2017年3月26日 上午12:23 
 -------
Dear Lucangel, 

      在某些方言裡,長母音、短母音不是分得像後代那麼清楚,就像古代經典寫卷「以、已」、「相、想」常混雜在一起一樣。  
      原文一時還沒找到,我再找找看,不過這是 K. R. Norman (和 von Hinüber ?)的主張, 
The puns in the Sabhiya-sutta in the Sutta-nipata show that the sutta was composed in a dialect where intervocalic consonants had become -y-, which supports suggestion that the name of the Buddha's mother Maya is to be derived < mata "mother".  

K. R. Norman 在此一書中曾提到,一位牛津大學的印度學教授堅持 Norman 的某一字義是錯的,因為 PTS 的 Pali-English Dictionary 不含此一字義。
K. R. Norman  言下之意是, PED 會是由他監管訂正,怎會說 PED 不含此一字義呢? 
 Norman, K. R., (1997), A Philological Approach to Buddhism---The Bukkyō Dendō Kyōkai Lectures 1994,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UK.

    Ken Yifertw   2017年3月26日 上午8:04 
 ---------
蘇老師:
    在A PHILOLOGICAL APPROACH TO BUDDHISM一書中似乎找不到您提到的這段文字:"The puns in the Sabhiya-sutta in the Sutta-nipata show that the sutta was composed in a dialect where intervocalic consonants had become -y-, which supports suggestion that the name of the Buddha's mother Maya is to be derived < mata "mother"." 
 不過有找到這段文字: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Buddha’s mother Māyā was probably not called “Delusion”, but “Mother” (Mātā). This development of intervocalic -t- > -y- is a characteristic of Māhārāṣṭrī, but it is scarcely conceivable that this detail of the Buddha’s life story was transmitted from Magadha to Mahārāṣṭra (where our evidence is in any case from a later time—probably after the writing down of the Pāli canon) before it entered the Theravādin tradition. 
   這邊有提到是認為佛陀母親名字Māyā是從Mātā演變是Hinüber提出,但從文句看起來,似乎Norman老先生並不太認同這樣的觀點(but it is scarcely conceivable that this detail of the Buddha’s life story was transmitted from Magadha to Mahārāṣṭra (where our evidence is in any case from a later time—probably after the writing down of the Pāli canon) before it entered the Theravādin tradition. ) 
  但很謝謝蘇老師的幫忙,讓我知道佛陀母親名字 Māyā 是從 Mātā 演變的資料出處 
         Lucangel     2017年3月27日 上午10:39 
 ---------
Dear Lucangel, 

 1. 上一篇回應提到的是, K. R. Norman "The Group Discourses II"(PTS 出版)在 sutta-nipata 3.6 娑毘耶經的註解裡,提到在某些印度語言裡 j 會拼成、轉音成 y. 至於在哪一本書、哪一篇論文 K. R. Norman 主張 maya 即是 Mata, 因原作者出國,我們得耐心等待他回國後,整理他緊要的工作之後,才會回答此一提問。我不是原作者,一時之間找不到此份資料。 

2. Maya 意指母親 Mata, 我在讀到此篇文章之前就讀過類似的主張,很遺憾的是,我也沒抄寫下來。不過我認為釋迦牟尼母親「Maya」意指「母親」(也就是說,世尊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並未刻意去紀錄佛母的確切名字,等到後來想到要稱呼她的名字時,就直接稱她為「母親 Maya」)。 

     這對我來說,比稱佛母的名字為「Maya (illusion 幻、魔)」來得合理。 
       Ken Yifertw         2017年3月27日 下午10:08
 ------------ 

紀贇教授回函: 關於佛陀的母親不叫 Māyā “幻象”而是Mātā “母親”,可以見 von Hinüber, 1991, “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on the date of the Buddha”183–93 (187).另參 K.R. Norman 的“philological approach to buddhism”,頁66,後者也有討論。这种母音間的 -t- > -y- 的演進是馬哈拉施特拉語 (Māhārāṣṭrī)的特徵,即當時可能經過了這一語種之間,後來留下了痕跡。 
 
      Ken Yifertw 2017年4月17日 下午1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