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法友飛鴻 225:「念」,思也。

念,思也
親愛的法友:
  你所提:
一者是就一般生活用語,「思惟」與「思念」應該差異顯著。「思惟」指:思考及概念形成的過程,或,思考判斷某說法、行為等之是/非、善/惡,進而撿擇。「思念」則會牽涉「記憶」及「受」...
  「漢語校勘」歷經兩千多年「經、史、子、集」古代經籍的累積,歷經多少鴻學碩儒的校勘訓詁,累積出來的標準的「校勘原則」之一是「沒有版本依據,不可以用後代字義去改古代用字」。
我舉一個例子:
   《大智度論》卷85〈菩薩行品 72〉:「凡人為聞法故,從其聞說十二部經,以不能常得師故,皆當受持;以喜忘故,誦讀令利。」(CBETA, T25, no. 1509, p. 657, a11-13)
不能將「喜忘」,改成「善忘」,也是不能「以今字改舊譯」的道理。
《十誦律》卷37:「此衣舒在外邊喜失,佛言:「聽卷疊。」卷時喜舒,佛言:「以繩繫。」」(CBETA, T23, no. 1435, p. 270, a18-20)
《十誦律》卷37:「聽汝等畜二種鉢:鐵鉢、瓦鉢。」瓦鉢喜破,佛言:「綴用。」」(CBETA, T23, no. 1435, p. 269, b8-9)

   可以看出上面各例的「喜」字有「容易變成」、「容易導致」、「容易發生」的字義,這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用法,必須專門的校勘、訓詁學問,才知道此處「喜」字並沒出錯。
   同樣地,「念」字有「愛、眷顧、想念、憶念、口誦、思惟」等字義。也就是說,「念、思、惟」三字的字義都是「思」。
  「字音、字義」都需仰賴「字學」、「聲韻學」專門學問,不能「想當然爾」而去「以意改字」。

1 則留言:

  1. 謝謝老師,這篇讓我聯想到 如理思惟、善思念之,從字義的角度去看,我覺得更清晰。雖然實修上已有眾多大師各自的實修詮釋,但是從字義學來理解,我覺得親切好理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