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找王昭華「剖豆」:「一逝路」


王昭華發表了新貼文「唸歌」,其中有一句「咱一逝路來遮是欲唸歌」。
我觀前顧後、審時度勢,認為這一句台語應該是「lan2-tsit-tsua7-loo7-lai5-tsia1-si7-beh-liam7-kua1 咱一趟路來這是要唸歌」,昭華按算是用「逝」字來寫「tsua7」。
如同我過去的主張,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字,寧可用「台羅拼音」,而不要隨便找一個字來充數。「逝」字既無「tsua7」的音,也沒「tsua7」的意義。
台語稱「一趟路」為「tsit-tsua7-loo7」,「寫一行字」為「sia2-tsit-tsua7-li7」,究竟應寫作哪一個字,到現在還是「考倒師傅 kho2-to2-sai1-hu7」。
版主在下弊人我認為,基於謙沖為懷、承認自己無知的情節,還是回答「不知道這是哪一個字」,而老實、懇切、虛心、古意地,把這個字標作「tsua7」。
===========
掃葉人先生:

我無逐工開g+,今日這陣才看著這條意見。真歹勢,這字「逝」我是「攑香綴拜」⋯綴教育部部定用字按呢用,無經過自己頂真稽考。拄才去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站尋出選用這字的解說,貼佇下面提供你參考:(真歡喜你猶會來花埕行踏,不吝賜教。再次感謝~)

華語的「趟、(路)程、行、列」,臺灣閩南語說成tsuā,本部的推薦用字為「逝」。用法如:「行一逝」kiânn tsi̍t tsuā(走一趟)、「一逝路」tsi̍t tsuā lōo(一趟路)、「寫一逝」siá tsi̍t tsuā(寫一行)等。

把tsuā寫成「逝」,初看好像毫無道理,但深入去看,卻是完全合理的。《廣韻》對「逝」的釋義是「往也,行也,去也」,所以「逝」就是「前往、前去」的意思,從動詞的「前往」,引申為動量詞的「趟」,名量詞的「行、列」,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就像「行」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行走」,華語中再由行走引申為名量詞的「行列」一樣。
從音讀上看,「逝」和「誓」聲符都是「折」,「誓」的文讀音是sè,白讀音是tsuā(如:「咒誓」tsiù-tsuā),「逝」的文讀音是sē,白讀音也是tsuā,在發音上也說得通。所以「逝」就成了tsuā的推薦用字。有民眾建議把tsuā寫成「遭」,「遭」在臺灣閩南語讀做tso,在發音上沒有讀做tsuā的條件,所以不適合做為tsuā的推薦用字。

   王昭華  2016.10.18
========
親愛的台文文友你好:
一早起來讀到你的留言,讓我從半夢半醒中即時清醒。
我幫教育部的「台語正字」給過幾次意見,看來他們也不願意改,所以我也沒心神再幫他們抓錯。當時「萌典」的版主唐鳳一直求饒,說他只是製作版面的人,內容有誤他也無權更改。
在「台語正字」上,我的建議是「形、音、義」盡量吻合,要有書證,避免用僻字,或者給慣用字一個「奇異的字義」,這樣會造成小學生書寫台文時的學習障礙。
我現在只談「形、音、義」契合。用「誓」以「聲符(形聲偏旁)」來證明讀音是非常危險的。我在「形聲字為何讀音不同」已經講得非常清楚,給我回報一下,有需要的話我另文再說。
另外,「tsiu3-tsua7」我是寫作「咒詛」,「tsua7」是「詛」的讀音,不是「誓」的讀音。
不能以字義證讀音,這應該是我們「台語正字」的常識。稍舉一例,「識」、「別」、「懂」字義相同,我們不能因此主張「識」字有「bat」或「toon2」的讀音。

那麼「聲符相同又剛好字義類似」呢?這是我們教小孩的話:「兩個錯不能湊成一個對 Two wrongs can not make one right」。
至於「書證」,就此例來說,是有「字書」(如《說文》、《玉篇》、《爾雅》)或「韻書」(如《切韻》、《廣》、《洪武正》)有此字、此音、此義,或者是古書有此一用例。

       掃樹葉的 2016.1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