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雜阿含1317經》:其身善解脫
《雜阿含1317經》卷49:
「時,迦葉天子而說偈言:
『比丘修正念, 其[15]身善解脫,
晝夜常勤求, [16]壞有諸功德。
了知於世間, 滅除一切有,
比丘得無憂, 心無所染著。
世尊!是名比丘,是名比丘功德。』」(CBETA, T02, no. 99, p. 361, c12-17)
[15]身=心【聖】【CB】。[16]壞=懷【聖】【CB】。。
==========
《大正藏》版本符號,【聖】字是代表《正倉院聖語藏》,目前已發行 CD,非常昂貴。目前台灣只有佛光山宜蘭佛光大學有此一套 CD。
以我個人校勘四《阿含》與《法句經》的經驗,「正倉院《聖語藏》」常在其他版本錯得非常一致的地方,出了一個令人驚艷的「異讀」,而且顯然是正確的。不過,他也常在其他版本非常一致的地方,出了一個顯然的「訛誤」。
參考對應經典《別譯雜阿含316經》,可見應作「心」字及「懷」字。
「正倉院《聖語藏》」在其他版本未出錯的「反」字,抄錯成為「及」字,
《法句經》卷2〈地獄品 30〉:
「可羞不羞,非羞反羞,
生為邪見,死墮地獄」(CBETA, T04, no. 210, p. 570, b3-4)
反=及【聖】。
「正倉院《聖語藏》」在其他版本未出錯的「二」字,抄錯成為「一」字,
《法句經》卷2〈道利品 38〉:
「美說正為上,法說為第二,
愛說可彼三,誠說不欺四。」(CBETA, T04, no. 210, p. 574, c14-16)
[34]二=一【聖】。
========
《別譯雜阿含316經》卷15:「爾時,迦葉即說偈言:
「比丘能具念, 心得善解脫,
諸欲有所求, 逮得無垢處。
能知於世間, 有垢及無垢,
捨離一切有, 亦無[2]諸畜積,
是名為比丘, 有勝利功德。」
時迦葉天子說此偈已,歡喜頂禮,還于天宮。」(CBETA, T02, no. 100, p. 480, a5-11)
[2]諸畜=有蓄【宋】【元】【明】。
========
巴利對應經典《相應部 2.2經》出現的也是「vimuttacitto心解脫」。
雖然《佛光藏》認為《相應部 2.1經》是《雜阿含1317經》的對應經典,版主認為兩者相差甚多,不應列作對應經典。
王建偉、金暉《雜阿含經校釋》將對應經典列作《相應部 2.1-2.2經》,並不合適。
=====
元亨寺版《相應部2.1經》卷2:
「以修說微妙[4],以修沙門行[5],
獨住於一座,靜心以修法[6]。」(CBETA, N13, no. 6, p. 83, a11-12 // PTS. S. 1. 46)
[4]四諦、十論事、三十七菩提分、四善語。
[5]行 原文為 upāsana 三十八業道。
[6]八等至。
=====
莊春江譯《相應部2.1經》: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
菩提比丘英譯以及版主的翻譯:
「He should train in well-spoken counsel,
And in the exercise of an ascetic,
In a solitary seat, alone,
And in the calming of the mind.」
「他應修習:
善語,
沙門的作息舉止與修練,
獨一靜處,
平靜心意。」
善說是指:
《雜阿含1218經》卷45:
「我今當說『四法句』,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
『賢聖善說法,是則為最上。
愛說非不愛,是則為第二。
諦說非虛妄,是則第三說。
法說不異言,是則為第四。』
諸比丘!是名說『四法句』。」」(CBETA, T02, no. 99, p. 332, a9-15)
《別譯雜阿含253經》卷13:
「我今欲演說四句偈法,汝等至心諦聽諦聽,我今當說。云何名為四句義?
『善說最為上,仙聖之所說,
愛語非麁語,是名為第二。
實語非妄語,是名為第三。
說法不非法,是名為第四。
是名演四句,四句之偈義。』」(CBETA, T02, no. 100, p. 462, b20-27)。
《別譯雜阿含經》卷13:「我今欲演說四句偈法,汝等至心諦聽諦聽,我今當說。云何名為[15]四句義?
「善說最為上,仙聖之所說,
愛語非麁語,是名為第二。
實語非妄語,是名為第三。
說法不非法,是名為第四。
是名演四句,四句之偈義。」」(CBETA, T02, no. 100, p. 462, b20-27)
《出曜經》卷11〈誹謗品 9〉:
「善說賢聖教,法說如法二,
念說如念三,諦說如諦四。」(CBETA, T04, no. 212, p. 667, a5-6)。
《法句經》卷2〈道利品 38〉:
「美說正為上,法說為第二,
愛說可彼三,誠說不欺四。」(CBETA, T04, no. 210, p. 574, c14-16)
[34]二=一【聖】。
============
巴利《相應部2.1經》的偈頌是「迦葉天子說,bhikkhuno anusāsaṃ 比丘教誡,而得到世尊認可」,相對於此,漢譯《別譯雜阿含316經》與《雜阿含1317經》則是「迦葉天子說比丘功德,而得到世尊認可」。
可見南北傳的傳誦不同。漢譯兩經的翻譯彼此不同。
例如,最常見的偈頌翻譯不同,
《別譯雜阿含316經》「是名為比丘,有勝利功德」,仍然是偈頌。
《雜阿含1317經》「世尊!是名比丘,是名比丘功德」,則是對話。
《雜阿含1317經》「比丘得無憂,心無所染著」,在《別譯雜阿含316經》則是譯作「亦無諸畜積」,可以說是各自獨立的翻譯,兩者並無參考、沿襲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