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yifertw,
〈 河洛語-台語正解〉文中介紹了一個有趣的字「鬺」(國語讀ㄕㄤ),台語讀 sah 即以清水煮物。其實這個音潮汕、廣東都有。潮汕讀音與台語類似(sah8),但寫作“煠”,廣東讀(sap9)寫作 "熠" 或 "歃"。三者都是入聲字。
你的意見如何?
友
===================
親愛的台語好友:
這些原則,我在《台文正字》以經說了很多遍了。
就是:「漢字常『多字同一義』,不能因字義近似,就說讀音相同」。舉一簡單的例子:「箸、筷、筋」都當作「筷子」,卻不能說,「箸、筋」都讀作「筷」,或者說「箸」讀作「筋」,這是「不通」的推論。
以「挈」為例,這是一個入聲字,韻部是「入聲十六屑」,反切為「苦結反」。
唐朝玄應所作的《一切經音義》卷54:「一挈(苦節反。挈,猶提也。《說文》:『挈,懸持也。挈,擊也)。」(CBETA, T54, no. 2128, p. 668, a20)[玄應曾作玄奘的助手,任務是糾正字音、字義,號稱『字學大師』。]
一個入聲字怎會在台語讀成「tshua7」的「陽去」(平上去入)的去聲?
台語在入聲字最是和古音韻的入聲字相符合;即使語音隨著長時間而流變,在台語來說,入聲字是不流轉、變聲作「平上去」;「平上去」也不流轉、變聲作「入聲字」。
另一字,你已經提到「傷、殤、湯、碭、陽、楊、揚、瘍、暘、颺、禓」,除了「碭」字是「陰去音」之外,都是「陰平、陽平」音。但是肯定的是,全部不是入聲字。
怎麼唯獨「鬺」(國語讀ㄕㄤ)會讀成入聲?
這是不通的。
從《說文》來看,這個字並不寫作「鬺」,而是寫作「羊/鬲」,《玉篇》說這個字也寫作「將/鬲」,恐怕還有一些疑慮。
請參考《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b/frb/frb05924.htm
從台語的立場來看,洪惟仁教授提醒我們,不是只有一個「台語」,而是有多種「台語讀音」,我們必須考量「漳州、潮州、同安、泉州、宜蘭、廈門/金門、海口、永靖」等音。
以彰化地緣來看,我們是將「清水煮物」讀作「sa7」是個「陽去音」,我們並不讀作入聲。
Yifertw
====================
Dear Yifertw:
我對這個網站的可靠度有高度的懷疑。今天花了一點時間研究其中一則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ish/photos/pcb.938509832879115/938509292879169/?type=1&theater
全文打字如下:
蜚蠊 (Kah chôa)北胡話:蟑螂 誤:家蠘
北胡話的蟑螂,台語作「蜚蠊」(Kah chôa)
蜚:原作「斐」。
是夏朝伯益的後人,被周朝封在斐邑。後來其子孫遷至 “解”邑。
故”斐”有唸似”解”音Kah。
因用以描述蟲類,故改寫作”蜚”。
蠊:廉:說文「仄」也。
故轉注音唸靠近”仄”音的chôa
報章雜誌誤寫作家蠘,無意義。
北湖話:誤把蜚(Kah)念作蜣,後又進行衍寫作蟑。
把”廉”照本唸,而寫作”蜋”,後又進行衍寫作螂。
---------------------------
類似情況舉不勝舉!
其實這段考據,一查網路便馬上破功:
蟑螂,是一種有著億萬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過往泛指所有屬於「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蟲,
蟑螂是蜚蠊的一種,但蜚蠊不一定是蟑螂!
蜚蠊”是“蟑螂”的同义词,蟑螂-蟑螂,脉翅昆虫,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
蟑螂,中醫稱為“蜚蠊”,是一味傳統的藥材,作為藥物使用已有很長的歷史。
結論是:"蜚蠊”是蜚蠊”,“蟑螂”是“蟑螂”,兩者雖同指一物,卻不能說兩個詞的發音相同。
文中「北湖話:誤把蜚(Kah)念作蜣,後又進行衍寫作蟑。」也是錯誤。
蜣螂與蟑螂不同,蜣螂(Dung Beetle),俗稱屎殼郎、屎克螂、糞金龜,是鞘翅目金龜子總科下的一個並系群。
友
=======================
親愛的台語好友;
網路上有一些從事「台文正字」的人,非常認真讀《說文》、《康熙字典》之類的「字書」,卻很少讀《切韻》、《廣韻》、《集韻》之類的「韻書」,他們的問題通常發生在這一範圍。在「字書」方面,他們通常缺了顧野王《玉篇》與玄應《一切經音義》。
「廉」是「陽平,二十四鹽部」,也就是著名的「合口音」,韻母是「iam5」。
「身」是開口音「sin1」,「心」是合口音「sim1」。
我們可以檢驗對方聲稱的「《說文》認為廉是仄也」。
同樣的,廉是「仄」,卻不需讀作「仄」,而是「力兼切」,在南北朝《玉篇》是「力占反」。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1222.htm
回過來看「仄」的讀音:
《一切經音義》卷91:「仄陋(上音側,下婁豆反。孔注《尚書》云:『明人在仄陋者,廣求賢也』))。」(CBETA, T54, no. 2128, p. 886, a6)
這是在「入聲二十四職部」,《說文》、《廣韻》都標為「阻力切」。
蟑螂「ka1-tsua7」,「螂 tsua7」是「陽去」,不是「入聲」。
所以這種推論不僅九彎十八拐,在音韻上也站不住腳。
同時,依照生物門、綱分類法,再找中文古名安上去,這也不完全靠得住(這是民國時期才安上去的譯名)。
Yifertw
3. 字的判讀要有文獻的根據,此一根據要「形、音、義」吻合。《辭典》將「蟬」寫成「(虫奄)蜅蠐」,「(虫奄)」是蝴蝶,「蜅」是小蟹(或蛤),「蠐」是「金龜子的幼蟲」,你真的要把蟬(am1-poo1-tse5)寫成「(虫奄)蜅蠐」嗎?可是我們中部與南部叫「蟬」作「ham2-koo1-tse5」又怎麼辦?這樣的「正字」確實有待商量!
我們雲林縣海口這邊就把蟬唸 虫奄蜅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