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文學史上的退稿信——抱歉,不行!

659

以下引自《远子的日记》

http://www.douban.com/note/440983294/

抱歉,不行!——文學史上的退稿信

2014-10-29 22:16:16

被退過稿的作者自然知道那滋味不好受,但他們可能不知道寫退稿的體驗也很糟糕。為了體現人性化服務,我們幾個小編被要求給每一部退稿作品寫下簡短的理由。一開始我們寫得比較具體,如「作品略顯浮誇」、「語言還需錘煉」、「結構稍顯鬆散」等等,然而這些理由通常會被作者逐條反駁,更有甚至,洋洋灑灑抛來幾千字,解釋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裡,我們是如何的有眼不識泰山。「真是狗眼看人低!」一個憤怒的作者曾這樣罵道。

所以,為了不傷害作者們脆弱的心靈,我們決定說得更籠統一點:「很抱歉,你的作品不太符合我們的要求。但是被我們退稿並不能作為衡量文學的標準,請不要氣餒。」總之,盡最大可能避免說出那個可怕的真相:「你寫得太爛了!」據說有一個作者跑到書店問萬聖書園的老板劉蘇里:「我的書,這裡怎麼沒有賣?」劉老板回答說:「那麼爛的書,你還好意思叫我賣?」什麼時候我也能如此痛快地反問被退稿的作者!

然而即使這般小心,一顆顆玻璃心破碎的聲音依然不時在耳邊響起:「不符合要求?你們到底什麼要求?」「我看了你們之前發出來的作品,沒發現有哪一篇比我的寫得更好。為你們的審美感到羞耻。」「先别說什麼氣餒不氣餒的,我根本不在乎你們的退稿,歷史將證明你們的錯誤!」「我寫了十幾年,還從來沒收到過如此可笑的退稿理由!」

這些都不算什麼,有一條回復至今想來仍然心有餘悸:「編輯你好,收到退稿的消息對我來說真的是個很大的打擊,我已深陷迷途,苦無出路,既然你們的要求如此之高,還望編輯高抬貴手把我的稿子删了吧,反正它一無是處,反正我已生無可戀。」是不是已經有作者因為我們的退稿而選擇了自絕於世?念及此,退稿的時候就越發小心翼翼了。

為了提升自己的退稿技巧,我買了一本名為《退稿信》的書,這本書收錄了很多大作家收到過的退稿信。這幾天我一邊看一邊笑。編輯們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那些作家能熬出頭真是不容易。比如王爾德曾收到退稿信說:「我親愛的先生,我已經看過閣下的手稿了。哦,我親愛的……上帝啊!」塞繆爾˙約翰遜的收到的退稿信更絕:「閣下的作品既傑出又具有原創性,但是傑出的那部分並無原創性,具有原創性的那部分却又不够傑出。」美國詩人史蒂文斯打開投稿的回郵後發現裡面居然裝著一小撮灰燼……

下面是從這本書裡摘錄出來的部分退稿信。我相信這些信可以給文學寫作愛好者帶來不少寬慰。畢竟這麼多作家生前都和你一樣慘遭退稿,甚至還蒙受了比你無情、殘酷、無理取鬧得多的羞辱。

----------------------------

簡•奧斯丁(Jane Austen)《諾桑覺寺》,1817年出版

退稿理由:如果閣下要我們買下這本書的話,我們寧願用同樣的價錢把書退回去——只求您打消這個念頭。

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洛伊》《馬洛納之死》 1951年出版

退稿理由:這兩部書稿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說,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絕在任何一頁上逗留,壓根兒不想知道裡面的文字有何意義……這部書稿根本就是胡扯……出版或不出版根本就不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那一點意義也沒有;美國大眾讀者的品味雖然跟法國前衛小說家的品味一樣糟糕透頂(貝克特是法國作家),但我想他們還沒有糟到接受這種小說的地步。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慘不忍睹的童年時光》(此書一直未曾出版,看來確實有可能寫得很糟)

退稿理由:實在很抱歉,但此時我不得不來個大義滅親——《慘不忍睹的童年時光》非得拿掉不可。這篇小說長長的題目看起來有點神秘,但内容就像那些繁瑣冗長的外交辭令,實在糟透了。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薩托里斯》 1929年出版

退稿理由:如果這本書還算略有劇情與結構的話,我還可以給你一些删修的建議。但因為你寫得太過鬆散,所以我想再怎樣修整也沒有用。我拒絕出版的主要理由是:你根本沒有故事可以寫。

菲茨傑拉德(Scott Fitzgerald)《人間天堂》 1920年出版

退稿評語:這故事到最後似乎沒有一個結局——無論是主角的生命歷程,或者是他的性格,都沒有發展到一個能够被當成結局的階段……簡而言之,這故事對我們而言似乎還沒有走到最高點。

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包法利夫人》 1856年出版

退稿評語:你用一堆瑣碎的細節遮掩你的小說,以致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細節寫得很好,只不過太膚淺了……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春潮》 1926年出版。

退稿評語:如果我們出版這本書的話,先别提會不會刻毒傷人,人們光是用「品味差勁無比」來形容就我們受得了。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在籠中》 1897年出版

退稿評語:我從沒有讀過這麼單調的故事,它帶我陷入了那虛假的文字的泥淖中,它誘發不了情感,只讓我感到疲憊。有些專業批評家常常把曲折迂回的文字游戲誤認為藝術作品,只有他們會把這本小說當成佳作;有血有肉的人,讀它的時候都會哈欠連連,然後把它擺到一邊去。但前提是:他們得先把它拿起來看。

喬伊斯(James Joyce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 1916年出版

退稿評語:這本小說裡有很多拖拖拉拉的地方……它太不著邊際,缺乏形式,沒有限制。而作者又毫不遮掩地描繪醜陋的事物,使用髒話;有時候它們就這樣赤裸裸地被故意擺在讀者面前,實在很沒必要……小說的結尾極度凌亂:作者的文字與思想就像潮濕無用的石頭,碎成一片一片,散落一地。

D. H.勞伦斯(D. H. Lawrence)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1928年出版

退稿評語:我是為你好才告訴你:不要出版這本書。

毛姆(W. Somerset Maugham)《刀鋒》 1944年出版

退稿評語:作者對於自己生活哲學有著極為冗長的陳述,大部分寫得糟透了,而且很悲觀……我不認為這本書會成為暢銷書,雖然我不會說這是一本令人無法忍受的書,但我認為它是一本差勁的書。

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白鯨记》 1851年出版

退稿評語:我們必須遺憾地說出我們一致的意見:徹底反對這本書的出版——因為我們認為這本書不會適合青少年讀者來閱讀。這是一本很冗長、風格陳舊的書,雖然表現上看起來它是深獲好評的作品,但我們認為它並沒有那個價值。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動物農莊》 1945年出版

退稿評語:就目前而言,出版這本書確實是個很糟糕的主意……順道一提的是:在這則寓言故事中,如果能讓别的動物來當動物階級裡的老大,而不是猪的話,會比較不傷人。我想,挑選猪來當統治階級,無疑的會冒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比較容易激動的人——很顯然,蘇俄人就屬於這一類人……

惠特曼(Walt Whitman)《草葉集》 1855年出版

退稿評語:我們認為,把心力投注在這本書上面,是很不理智的一件事。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斯萬家那邊》(《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卷)1913年出版

退稿評語:乖乖,我從頸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經死掉了,所以我絞盡腦汁也想不通一個男子漢怎會需要用三十頁的篇幅來描寫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輾轉反側。

蕭伯納(G.Bernard Shaw) 《不合理的糾結》 1905年出版

退稿評語:這是那種讓人最討厭的小說,是一部集奇怪、墮落與粗糙為一體的大成之作。這本小說的作者想要寫些有關人生的東西,但是他一點也不了解人生。

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洛麗塔》 1955年出版

退稿評語:作者實在應該把他的想法都告訴他的心理醫生(他也可能真的說了),而且這本小說也有可能是那些想法經過擴充後的結果……這裡面有些段落寫得不錯,但是會讓人吐到爬不起來,即使是比弗洛伊德還開放的傢伙也會受不了……這不會是一本賣座的書,而且對於一個剛剛成名的作者而言,也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這整本書從頭到尾都沉溺在一種墮落的氛圍裡面……作者常常寫著寫著就陷入了一種像精神病一樣的白日夢,情節也跟著混亂了起來,特别是那些有關逃亡的劇情……最後的結果,主角好像把自己給變成野人一樣,好可怕。讓我最感到困惑的是——這作者居然還想找人出版這本書?我現在實在找不到出版這本書的理由。我建議不如把這本書用石頭埋起來,一千年後再找人出版。

最後講一下這本書的序言作者,一個美國的出版商比爾•亨德森的故事。他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寫的是:抱歉,不行!(NO還特意用了大寫字母),但是他想的是「至少編輯跟我說了聲道歉」;後來他參加一個徵文比賽,編輯寫信給他說:你寫了一部值得認真看待的小說作品,問題是這年頭還有誰會出版「認真的」小說作品……他心中感到一阵狂喜(「認真的小說!我想,那就是把我和梅爾維爾、福克納、喬伊斯以及其他大師歸為一類了吧!」)……多年以後,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說,還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天天給人寫退稿信。寫作愛好者們如果都能有比爾•亨德森這樣愈挫愈勇和自我安慰的精神,我想應該會好受得多吧。

=========================

版主投稿的最初幾年,完全沒被退過稿,感激那些具有高度耐心與慈悲心的編輯,讓我逐漸培養出自信,我再也不怕面對退稿。

但是,收到退稿通知,還是會消沉一陣子。面對評審老師時,我遇到的問題常是:「無法證明此一議論是正確的」。

《經典雜誌》第42期,2002年2月出版,中興大學林孟哲教授提到,量子力學大師薛丁格(Schrodinger)與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狄拉克(Dirac)共同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1944 年,薛丁格寫了一本「生命是什麼 What is life?」,這本書影響非常深遠,也開創了「分子生物學」這門學問,1962年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得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的James D. Watson 華生和Francis Crick 克里克坦承受到這本書的啟發。

幾十年後,生物結構學的大師裴魯茲 Perutz 說,「生命是什麼 What is life?」,這本書影響後世很大,但是,這本書正確的部分沒有原創性,有原創性而影響深遠的部分,則完全錯誤。

此書送到編輯那裏去,應該也會得到「退稿」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