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法友:
我剛從茶城普洱歸來,三天會議全在旅館裏頭,沒能觀光山川奇崛、風光明媚、生態資源豐富的雲南景色。
土登尼瑪仁波切、丹增仁波切與「欽哲基金會」(宗薩欽哲仁波切)協同,要將漢譯阿含經典翻譯成藏文,想要填補藏譯經典的空缺。
我們到達時,已經有十六位藏傳僧俗,將二十二部經譯成藏文。
我們做專題演講,闡述翻譯漢譯佛典的步驟與方法,
最後大家分組逐一討論譯稿,作了相當的訂正。
將這些漢文佛典譯為藏文,究竟會對藏傳佛教有什麼助益?或者會對世界佛教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漢傳佛教僧俗九人,認真地對藏傳譯師十六人講解經文。藏傳譯師態度嚴肅,非常用心、認真,仔細地審問一些義理與詞彙。
站遠一看,對這樣的現代譯經團隊,十分感動,
台灣也很久未出現這樣的譯經場面。
版主發言說:「佛典翻譯一定無法一次到位、第一次翻譯就譯得盡善盡美,不要因為怕出錯而停筆不譯。翻譯經典的事,應該要『未譯的經典』趕快進行翻譯,『已經翻譯的經典』應該再譯、三譯。以日本佛教界翻譯漢語大藏經為例,目前已經在出版第二譯;以 Pali Text Society 為例,目前已經在進行第二譯,將巴利經文翻譯為通順的英文。」
丹增仁波切指出,藏傳佛教藉助佛典翻譯得以成長,西藏文化藉助佛典翻譯得以沉澱、茁長而燦爛,不管翻譯出來的品質及影響力如何,翻譯本身就是自利利他,並且有深層文化影響的事業。
大會最後一天,北京大學羅鴻老師將台灣法鼓佛學院 Dhammadinnā 教授論文中指出的「藏文《丹珠爾》之中《俱舍論附隨 Abhidhammakosa-Upayika》」的阿含經譯文投影出來,羅鴻老師找出藏文,分句做漢藏對照,在場譯師跟隨著 Samathadeva 三昧天論師的譯文以藏語唱誦,諸位藏語譯師說他們非常感動,古藏譯文詞精確、韻律優美,令人嚮往。
(溫宗堃老師和羅鴻老師)
回到台灣來,在颱風中,思索著,何時台灣會認識「翻譯經典的佛教傳承與成長」的重要性呢?何時台灣會有人挹注資金、號召人才,作漢譯經典「補遺」的百年大計呢?
在眾多而蓬勃的台灣佛教事業中,譯經事業是被完全忽略的一個環節。
相對於藏傳佛教對「譯經事業」的體認與定位,台灣佛教是否應該更高瞻遠矚一點呢?
以「寺院經濟」的百年規畫來看,翻譯經典只會消耗財源,而不會增加能做更多佛教事業的資金。
以「利樂人天來」、「承擔如來家業」來看,經典增譯、補譯,會不會是不可或缺的回報佛恩的方式呢?
看到了老熟人源流法師,呵呵,他以前是泰國國際大學梵語系的主任,後來是我的同事,最後受邀去了中國佛學院,呵呵。
回覆刪除Michael 12:45, 2013/10/6
會議的第二天晚上,普洱市政府領導晚宴之後,在宴席上,三位姓周的領導跟漢譯七人小組人員狠狠地檢討了一下,回到自己房間,尚未洗澡,往床上一躺,頭還沒碰到枕頭,就昏死過去。
回覆刪除真是酒量不高,不勝檢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