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幹嘛要讀懂梵文、巴利文佛經才是自我實現?讀好中文佛經,對漢傳佛教有深的體悟,不是自我實現嗎?

pict 119
版主按語:
本來版主是在廟會前,無意中聽到賣義大利麵的和賣蒙古烤肉的在鬥嘴,卻發現他們把隔壁賣素麵的也說進去,情不自禁跳出來講幾句。

關於「幹嘛要讀懂梵文、巴利文佛經才是自我實現?讀好中文佛經,對漢傳佛教有深的體悟,不是自我實現嗎?」的疑問,版主的回答是: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3/02/blog-post.html

版主在部落格貼文中陸續指出,某些「譯詞」雖然漢字完全相同,可能因譯者不同,其實是譯自不同梵、巴利用語而具有不同意涵。即使是同一梵文、巴利用語,在漢譯經典中,也發現同一經典採用不同譯語的情況。因此,版主建議「跨語言文本對照閱讀已經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對於有心傳播阿含經典、解說阿含經典、詮釋阿含經典的學佛者,憑著漢字的表面字義、文意來開講經義,已經是完全不合時宜。

====================
以下引自《豆瓣網》Bacchant的日記
〈因與學友問答而產生的一些吐槽〉

http://www.douban.com/note/300933682/

2013-09-08 21:52:48

我的話不好聽,因為我不相信温情脈脈的安慰。

在學術上,我覺得你的規劃太不切實際了。既然已經讀了中國哲學,幹嘛還要學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學了又能怎樣?每門古典語言要深入都得花無數的時間,如果不是語言天才,又没有那麼大的精力,何必去學一點皮毛?學了點除了裝逼有什麼用?即便真深入一門或者多門古典語言又能怎樣?那只是滿足自己私人的興趣,如果你有這麼强烈的興趣。或者你相信什麼從經典文本中復興真正的古典思想之類忽悠人的鬼話。

=========================

「一想起A老師從人類學到奥古斯丁,B老師從近代哲學到古代哲學到現代社會理論樣樣精通,我就生起一種榜樣感。我的目標是湯用彤、徐梵澄和金克木三位貫通中國、西洋、印度學問的大師,但是他們的知識到底是不全面的。我渴望在中學上超越徐梵澄和金克木先生,在西學上超越湯用彤先生,甚至希望自己能在印度學上有所成就。那怕不跟人比,能自己讀懂梵文巴利文佛經,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感。」

=========================

這段話真是好笑。你的榜樣未見得很厲害,未見得適合你的方向吧。前幾天看A還在借施特勞斯談進化論,太 out了,還是補補生物學知識再說話。B也不見得每篇文章都精彩,尤其是他想用西方思想比附中國古典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局限,做好本分之内的事情最重要吧。你所說的超越又是什麼意思呢?學術和科學都是層累的進步,我相信當代的學術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超越了湯用彤、徐梵澄和金克木,只要在一個問題上足够用功,要超越他們有何難。

中國學界一直存在一種對博學、貫通中西的盲目推崇。博學就是看的雜書多,什麼都知道一點,可你要是深入一個問題問那些所謂博學的人,大多都不甚了了,然後拊掌微笑,故作神秘。錢鍾書還懂海德格爾,害的一干人去研究錢鍾書的海德格爾解釋,可他談海德格爾的那幾段話,不就是抖機靈、耍聰明嗎?貫通中西又是什麼樣子?像大腸和小腸一樣貫通嗎?中西内部都各自存在無數差異,你要貫通中西的什麼?又說印度學,幹嘛要讀懂梵文、巴利文佛經才是自我實現?讀好中文佛經,對漢傳佛教有深的體悟,不是自我實現嗎?或者你不過就是為了拿讀懂梵文、巴利文做炫耀。

德語也没必要學啊,如果你不是要研究康德和德國唯心論的話。作為哲學的學術語言,精通英語就不容易了。

我的建議,不論你是否接受,姑且一說:做好博士論文,把古文根基打扎實,讀好中文古籍,興趣所及,弄清楚當代分析哲學(或者應該稱為當代哲學)的基本問題和討論。能用清晰、精細的論述解釋清楚中國古典思想,功德豈非無量?

===========================

酒藥女佛的評論: 2013.9.9, 中午 12:13

A和B分别是吳飛和李猛嗎?先學會好好讀中文,不懂的勤搜索,少談漢語語感,如果外語覺得吃力,就多劃拉幾個版本,比較比較。至少可以陶冶工藝美術方面的情操。一句話——趴下,老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