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諦觀雜誌》與《正觀雜誌》
在素食餐廳翻閱善書是我的習慣,今天突然見到一本薄薄的舊書,翻開一看,居然是《諦觀雜誌》。
這是1985年7月25日出版的第27期《諦觀雜誌》,這本書除了大型的佛學圖書館,其他地方恐怕是見不到了。
封底是「迴向文」:
一切諸善法,同歸於佛道;
所有眾生類,究竟得成佛。
社長是南投縣名間鄉靈山寺的致中法師。雜誌的宗旨很清楚:
「宏揚佛法,利益眾生」。
《諦觀雜誌》27期,共有四篇譯稿32頁,和現在的《正觀雜誌》(以52期為例)的四篇論文232頁相比,《正觀雜誌》的份量重了許多。
致中法師在南投名間鄉僻靜鄉下默默耕耘,早期辦兒童佛學夏令營,1990 年代又辦了高中生佛學夏令營,總是以佛教整體教育為念。
《諦觀雜誌》創刊於1983年5月25日,刊登的文章早期以譯稿為主,先是月刊,49期之後為季刊。從54期起撰述稿逐漸增多,到了《正觀雜誌》時期譯稿已經相對地減少許多。由此可以看出,原先的宗旨,隱約是向國人介紹世界佛學思潮,不僅是日本,還遍及歐美論述與著作。
《諦觀雜誌》於 1996 年4月25日停止發行;1997 年6月25日改以《正觀雜誌》發行至今。
不管是《諦觀雜誌》或《正觀雜誌》都只接受助印訂閱,基本上是一種只送不賣的形式,除了佛學院或大型的圖書館,一般圖書館或書店是看不到此本雜誌的蹤影。
從1983到2010,前後28個年頭,南投名間鄉靈山寺為了佛法的弘揚,特別是在佛學研究的領域投注了不少時間、精力與金錢。翻閱各期文章,從歐美的佛學研究、南傳佛教、漢傳大乘佛教、藏傳佛教、台灣佛教史、日本佛學研究,甚至也包含數論教派、耆那教派之類借由他宗來檢視佛教教理、教史、語言史的文章,不僅介紹世界佛教學術顯學與視野,其實也提供了台灣學者、學僧一個學術平台,鼓勵思惟抉擇,提供佛教的學術面向。對於像我這樣的老讀者來說,這像是一場將近三十年的法會,餘音裊裊未散。
幾次南下,都儘可能前往拜訪致中法師,聆聽法音。致中法師與新竹也頗有淵源,新竹的珍貴佛教史蹟「淨業院」,上任住持勝光法師據說是致中法師的俗家姑媽。
國外學者究竟有多少人知道《正觀雜誌》?我不知道。也許我親身經歷的一個小故事可以透漏此一消息。
2005年在美國同淨蘭若我向長老菩提比丘請示,是否允許我將該篇文章翻譯成中文在台灣發表,讓「井水喻」的討論更清晰一些,長老同意了,但是還要向原出版社取得翻譯授權書,我擬好英文稿後,長老像改小學生作文一樣,仔細閱讀,更正文法與改善語氣。長老問我想在那一雜誌期刊投翻譯稿,我說《正觀雜誌》,於是我和廣淨法師在圖書室仔細翻閱,卻沒找到這本雜誌,回到長老的研究室,長老聽到我們沒找著這本雜誌,起身要我們跟他走,進入圖書室,只見長老直接走向一角落,在橫擺著的書堆裡,伸手就抽出一本白色封面的小書,果然就是《正觀雜誌》。
在我認識的師友之中,如長老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澳洲昆士蘭大學白瑞德教授(Rod Bucknell)、法鼓山佛教學院的馬德偉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都知道《正觀雜誌》。
《正觀雜誌》55期原應在2010年12月25日出版,結果遲至2011年3月29日才收到,沒想到2011年4月1日在法鼓山上聽無著比丘佛學演講(《雜阿含619經》與 SN 47.19 :技喻,以正念自護護他)時,校長惠敏法師居然跟我提起《正觀雜誌》55期的一篇文章,沒想到法務繁忙的他,也是第一時間翻閱剛收到的《正觀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