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雜阿含296經》(3) --- 法住法界,法不異如,法不離如

P1130744

5. 《雜阿含 296經》「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

此段經文與「十八愛行」有關,「此緣性」與「十八愛行」的探討,楊郁文教授《由人間佛法透視緣起、我、無我、空》(<甘露道出版社>)的 63 頁到 151 頁有精闢詳盡但是篇幅有一點長的分析。此段探討希望留待《雜阿含 984經》再詳細介紹。

此經在『巴利文』的對應經典為[增支部A4.199 Tanhajalinisuttam,愛網經],A4.199 第一句為 Katamani attharasa tanhavicaritani ajjhattikassa upadaya? Katamani 為 what,attharasa 為十八,tanha 為craving 渴愛,vicaritani 楊郁文教授譯為『伺察』,純因法師譯為『徘徊』,依『漢譯雜阿含』文意為『行』,PTS字典為 wander, move about (stick to), 來自vicarati,伺察vicara,a為長音,譯為『行』或『徘徊』較合適。

ajjhattikassa 內在的,upadaya 為upadiyati 的 gerund動名詞,意思為『執取』。整句試譯為英文:[What (is those) eighteen inner taking-up craving-activities?]內在執取的十八種與渴愛相關的行為是什麼?

此Tanha 為『經集』愛欲經之tanha.

楊郁文教授於『由人間佛法透視緣起、我、無我、空』書中,[南、北傳『十八愛行』的法說及義說],p.120,建議作此排列:

1. 我有 2. 我無

3. 我欲

4. 我爾 5. 我異
6. 我當 7. 我不當

8. 我當欲

9. 我當爾

10. 我當異
11. 或我   12. 或欲我

13. 或爾我

14. 或異我
15. 或然   16. 或欲然 17. 或爾然 18. 或異然


1. 有我欲(3),itth’ asmiti hoti,ittha 為 here, now,此時(現在世)為『我是、我有』的形成。
2. 有我爾(4),ev’ asmiti hoti,evam為thus如此地,如此地有『我是、我有』的形成。
3. 有我異(5),annath asmiti hoti,annatha 為differently不一樣地,有不一樣的『我是、我有』的形成。
4. 有我有(1),as asmiti hoti,asa為a+sat,sat為敗壞,asa為不敗壞,有不敗壞的『我是、我有』的形成。
5. 有我無(2),sat asmiti hoti,sat為敗壞,有敗壞的『我是、我有』的形成。
6. 有我當(6),siyan ti hoti,siyan為願望法,我當來(可能)是,當來有『我是、我有』的形成。
7. 有我不當(7),(A4.199 & Vibangha 17品,均無此巴利文,此處為楊郁文教授所擬的巴利文) na siyan ti hoti,我當來不(可能)是,無當來的『我是、我有』的形成。
8. 有我當欲(8),ittham siyan ti hoti,如句1,有『我當如是、我當有』的形成。
9. 有我當爾(9),evam siyan ti hoti,如句2,如此地有『我當如是、我當有』的形成。
10. 有我當異(10),annatha siyan ti hoti,如句3,有『我當來異於是、我當來異此有』的形成。
11. 有或我(11),api ‘ham siyan ti hoti,如句6,api為『或許』,或許有當來的『我是、我有』的形成。
12. 有或欲我(12),api ‘ham ittham siyan ti hoti,如句1,有或許當來的『我是、我有』的形成。
13. 有或爾我(13),api ‘ham evam siyan ti hoti,如句2,如此地或許有『我當來如是、我當來有如是』的形成。
14. 有或異我(14),api ‘ham annatha siyan ti hoti,如句3,或許有異於『我當來如是、我當來有如是』的形成。
15. 有或然(15),bhavissam ti hoti,如句11,有『我當生成』的形成。Bhavissam為未來式動詞I will be, I will become.
16. 有或欲然(16),ittham bhavissam ti hoti,如句1,有『我當生成如是』的形成。Bhavissam為未來式動詞I will be, I will become.
17. 有或爾然(17),evam bhavissam ti hoti,如句2,如此地『我當生成如是』的形成。
18. 有或異然(18),annatha bhavissam ti hoti,如句3,有異於『我當生成異於此』的形成。

《雜阿含 296經》為少數由於訛寫而造成經義較大偏離的例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