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談甘為霖牧師的《廈門音新字典》的問題,兼談其他台語字典

246
1913年甘為霖牧師的《廈門音新字典》出版,他提到四十年前並沒有這種書協助外國傳教士學習當地語言。歷史上忽略的小細節是,廈門與台灣當時都歸日本台灣總督府管轄!雖然我們見不到這樣的紀錄,卻在賴和的書讀到這樣的記載。
「字典」的體例,是要「標音」、「釋字」,而且在音、義不只一個的情況之下,「標音」、「釋字」必須符合「完備」、「準確」與「扼要」的原則。除此之外,因為台語不是「有音無字」的語言,因此也應列出古書最早的「詞例、字例」。稍後將以目前網路可以查到的《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9%A9&pieceLen=50&fld=1&cat=&ukey=1121009696&serial=2&recNo=1&op=f&imgFont=1)為例,解釋這幾項「字典」的體例
以第一本用羅馬拼音方式為「台語」標音而言,甘為霖牧師的《廈門音新字典》,其重要性當然無法忽視,但是,以一本字典的標準而言,這本書是不盡理想的。
甘為霖牧師的書,完全忽略古書最早的「詞例、字例」。不僅在「標音」、「釋字」未求全、求備,實際上,甚至有訛誤的「字條(為了避免誤解,以下改稱為「詞條」,為一個「字義」或「詞義」作「正字」、「標音」、「釋義」的工作稱為「字條」或「詞條」)」。以嚴苛的尺度來看,這本字典就像一個國中生的「英文學習筆記」一樣,對一些「詞條」用「ㄅㄆㄇㄈ」來標音,並且用未臻熟練的國中英文解釋這些字義,除了提示作用以外,實際上離字典的編纂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1. 例如499頁,(簾 liam5):「ni5-chinn5, oa2 chhu3-teng2 e3 so2-tsai7, teh tih-tsui2 e3 ui7」,這一解釋是錯誤的。甘為霖牧師可能把這個「簾」字和「簷」字搞混了。甘牧師的解釋為):「ni5-chinn5(可能是「簷前」,音為 gim5-tsinn5), oa2 chhu3-teng2 e3 so2-tsai7偎厝頂的所在, teh tih-tsui2 e3 ui7 在滴水的位」,這樣的說明比較適合「簷」字。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解釋「簷」為「屋簷」,如:
屋頂邊緣突出牆壁的部分。如:「屋簷」、「房簷」。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引申為:
覆蓋物體的邊緣或突出部分。如:「帽簷」、「傘簷」。遼史˙卷五十六˙儀衛志二:「或紗冠,制如烏紗帽,無簷,不擫雙耳。」

屋簷引接作滴水的地方,不是屋簷的本意。
同樣在499頁,(簷 siam5):「ni5-chinn5, chiu7 si7 chhu3-teng2 tih-tsui2 e3 so2-tsai7 就是厝頂滴水的所在」,可見書中這兩字的意義分不清楚。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解釋「簾」為「窗簾」(用來遮蔽窗外日光、或防人窺探的用具),「門簾」用來提示房間內外的用具,以布製門簾居多(或寫作「門帘」)。如:
用竹片﹑布帛等編製成遮蔽門窗的用具。如:「門簾」﹑「窗簾」﹑「竹簾」﹑「垂簾聽政」。唐˙杜甫˙客夜詩:「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窗簾掛在窗上,門帘掛在門楣,自然不是靠近「厝頂、屋頂」用來滴水的地方。
此書所標的讀音也不對,「簾」台語讀為「li5」,「簷」讀為「gim」,彰化稱站在「屋簷下」為「gim5 tsinn5 kha1」。
2. 例如522頁出現兩次「王」字,(王 Ong5):「tsu2, toa7, ji7-sinn, ong5, kun ong5」,(王 Ong5):「peh sinn kui-oa2-e7, chiang2-koan5, chhiong-seng7」,這一解釋:「tsu2 主, toa7 大, ji7-sinn 一姓, ong5 王, kun ong5 君王」,「peh sinn kui-oa2-e7 百姓歸偎的, chiang2-koan5 掌權, chhiong-seng7 (??)」。讀者可以看出,這樣的解釋並不理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解釋「王」為: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朋友張慶麟也借我林央敏的《簡明台語字典》(前衛出版社1991年出版),與黃士洋的《士洋國台語字典》,情況也是相同,都是在不知「字典、辭典體例」之下,以保存台語的熱情與苦心獨力編寫「字典、辭典」,這樣的著作應該可以暫停了。
未來「台語字典」的著作,在有些字源,應該標出最早的「詞例」,並且,應該列入重要的資料如小川尚義的「日台大辭典」、「台日大字典」,劉青雲(1925)《華羅改造統一書翰文》,台南長老教會的早期出版物等等。在標音方面應該採用台羅或教羅標音法,不要再「發明」新的標音方法了。一字有不同讀音、不同意涵,則應分裂為不同詞條。對「soat bun5 香皂」、「大莽 tua7 mang2」應標明外來語的來源,對「pha1-tai2」、「林投 lann5-tau5」應標明為來自台灣原住民。
反觀現今琳琅滿目的各式各樣的台語「字典、辭典」,最欠缺的兩項是不「溯古」列「詞源」,彷彿台語是「有音無字」的語言一般,不描述有些台語是來自日語、英語、平埔族語、原住民語,造成一些混淆。第二項是未接續前人的著作成果,每一本著作都像是「開天闢地」從零做起,不參考一些里程碑的著作。一般的字典的缺點則是編排字義,不知字典體例,在追求「讀音」、「釋義」的完備上,並未下足夠的工夫。
「廍」是台灣常見的地名,「台羅拼音」為「ph007」,不懂「台羅拼音」的人可以把「腳步」的「步」,「ㄅ」的音改讀成「ㄆ」就可(與「帳簿」的「簿」字的台語讀音相同)。「廍」意指「搾甘蔗汁來熬蔗糖的地方」,一般稱為「糖廍」或「蔗廍」,有少數地方稱為「草廍」,是因為這個地方大部分是草寮的緣故。
《說文解字》與《康熙字典》都沒收這個字。
《教育部重修國語詞典修訂版》也沒收這個字。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異體字典》沒收這個字: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漢典》收了這個字,可是意思不一樣:
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BBZdic8D.htm
我們可以檢驗一下,是否各本台語字典收了這個到現在還在用的字?
陳冠學《高階標準臺語字典上册》未收這個字,那…,您老可能要收回「高階」兩個字。
魏南安《臺語大字典》未收這個字,那…,您老收了那麼多沒用的字,這個還在用的字為何不收?
黃士洋《士洋國台語字典》未收這個字,小字典嘛,情有可原。
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收了這個字:
(khoeh kam-chia3 e soo2-tsai7 放甘蔗的所在),(chia3-pho7 蔗廍),(kam-chia3-pho7 甘蔗廍),(thng5-pho7 糖廍)。
雖然字義不是完全準確,以一個外國傳教師來說,短短的時間內可以編出這樣的字典,可以算是驚人的成就了!
林央敏的《簡明台語字典》,171頁,”po7”:「篰(廓)」(1)通「廓」,古式製糖廠。(2)小村落。如「糖篰」、「新篰」。
「篰」字的意思,是大部的書輯,《玉篇》〈竹部〉:「篰,竹牘也。」
「廓」字:《教育部重修國語詞典修訂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9%F8&pieceLen=50&fld=1&cat=&ukey=682640913&serial=1&recNo=4&op=f&imgFont=1
(1)廣闊、寬大。如:「寬廓」、「宏廓」。史記˙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傳˙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2) 空虛。淮南子˙精神:「處大廓之宇,游無極之野。」高誘˙注:「廓,虛也。」


物體的外緣周圍。如:「輪廓」、「耳廓」。

(1)開拓、擴張。如:「開廓」、「廓大」。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2)掃蕩、清除。如:「廓清陋習」。唐˙許敬宗˙奉和執契靜三邊應詔詩:「日羽廓遊氣,天陣清華野。」
此「廓」字在陳冠學《高階標準臺語字典上册》與魏南安《臺語大字典》是解釋為「空曠」而讀成「khoon2」。
其次,林央敏的《簡明台語字典》也沒有提到「廍」字,寫成「糖廓」,算是錯字,不算是收了「廍」字。
所以,全部的字典只有外國人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收了「廍」字。

==================

版主按語:魏南安《台語大字典》一書主要的缺點為:

1. 未能按台語讀音編排,想要以台語讀音來找字(以音求字),在此本字典是不可能的。

2. 台語常用字未收:「廍」、「」、「醭」字。

我可以這麼說,研究台灣史的人如果不知道「糖廍」或「蔗廍」、不知道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不知道「」或「社」,這個人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台灣史」常識。

3. 解釋「字義」不準確,如「樸」字為「附著堅固」,「幞」字義同「襆」,卻未收「襆」字,更多的字例,請讀下文。

4. 收太多台語不用的「字」。 


2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