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吳音寧:江湖在那裡

ap_20071211100636117

以下引自
http://funp.com/t20453#p=20453
《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是吳音寧所寫的一本足足有25萬字的大書。裡面根據時代、主題分篇,娓娓道來台灣農業從日治時代至今的種種變化,文章感性與理性兼具,解析台灣農業如何因工業、對美國貿易而一次次被剝皮、犧牲,農民一次次被貶抑、欺負。裡面有許多我以前不知道「真相」,與以往我們被教育、宣傳下得來的知識很有大差異:有此一說,有個年代稻米單位面積破紀錄大幅成長,被政府大肆宣傳是台灣農業奇蹟,但其實是世界各地改良稻種,共有的現象。雲林縣蓋水壩、大興水利建設,當初說為了、民生、農業用水,但是事實證明只是花大錢便宜六輕,農業、民生用水還常為了工業而休耕、停水。
農民背後的心酸、農業政策背後權力糾葛、分贓,這本書有著赤裸裸的揭露,行文夾敘夾議,不時會插入有楊儒門書信、吳音寧成長經驗,文學家對當時農業觀察的詩文小說,作為參照的時空座標,與批判的議論融合在一起。雖然有時憤慨的語氣過多,會覺得過於情緒化而讀不太下,但有時又是這種對土地、家鄉流露的關懷熱切,讓人感同身受,也回想起我自己生長的農村。看完這本書,你會對台灣農業有不一樣的體認。

以下為中國時報年度開卷好書獎的 BV (Book Video)

以下為吳音寧敘述散文獎的評審經過
引自九十六年教育部國家文藝獎
http://www.arte.gov.tw/96philology-arts/c_10.htm
我一踏入會議室,前輩作家林雙不、陌上桑、阿盛、以及學者廖振富,便對我說出他們的「決議」,因我年紀最輕,他們「指派」我撰寫此次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散文項的評審感言。於是我毫無推辭機會的坐下,會議開始。前輩作家們略論對散文的看法,恰如在年度的比武擂臺上,功力深厚的武林先進,就「功夫」的定義,抒發己見。 陌上桑表示,散文的寫作,主題應單純,避免牽來扯去,龐雜枝節一堆(像武功不宜過多無用的花招),至於什麼是好散文呢?就是要能感動人。散文名家阿盛也說,散文的主題最好單一,盡量不要「散」掉,而此次參賽作品,有些寫得不錯,不過情感讀來不真(文章可以吐露很多訊息呀),為情造景,這點比較不好。 年輕時以「碧竹」為筆名的林雙不則讚嘆到:「我不知道還有這麼多少年人願意寫文章,看到他們的水準,我感到敬佩。」他評審散文的標準,一為知性(足以說服人),一為感性(足以感動人),再來,看技術(文字的純熟度、文章的結構等)。 林雙不說,比較可惜的是,學生的筆,甚少觸及環保、農村等議題,「不過我回頭看我少年時,也沒注意到這些。」因此林雙不認為,「還是應該盡量給予學生們鼓勵。」學者廖振富也提到,此次學生作品,主題不乏環繞著親情,而親情中,又不乏描寫雙親離異者,顯示這是台灣社會的現狀,不過,要如何在相似的題材中表現突出?這就要看功力了。 另外,廖振富和其他前輩也一致指出,所謂學生組的武林擂臺上,「學生」的範圍涵蓋太廣了,年齡差異過大,參賽者從國中生到離了婚的媽媽(可能是研究所學生)都有;小孩如何跟大人比呢?評審們原本是這麼憂慮的。 然後藝教館的工作人員奕心小姐,將評審表發給評審們。評審們各自挑選六篇,打分數,統計過後,先就得分少的文章,逐篇討論,捨棄或晉級,再寫一次評分表,同時簽名以示負責,確定出名次。 順暢的評審過程,評審們意見差異不大,不曾激辯,且氣氛和樂。不出兩個鐘頭就得出結果,致使千里迢迢入台北評審的前輩們發現,哎呀,回程車票的時間,預定得太晚了。 最後,公佈成績後的武林擂臺邊,評審們好奇的傳閱參賽名單,看看被挑出或沒被挑出的文章,作者有哪些?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此次比武大賽,評審們幾乎一致公認的第一名,出自一位高中女生之手。江湖啊!可喜可賀,代代皆有新人出,走入台灣文學的領域,大展身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