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今天一大早十點半和「冷板凳」聊天,提到以前歌仔戲的小丑經常說:「謝天謝地,鱟杓飯篱(hau7 siah8 png7 le7)。」(彰化音是hau7 hia1 png7 le7)可見「鱟杓」和「飯篱」是廚房(灶腳)最常用的一對工具,然後隨著時間而消逝了,跟大部分的老年人一樣。
據說以前不只澎湖,台灣沿岸也很容易在海灘撿到鱟,所以用鱟的硬殼當勺子,是便利而普遍的事,可惜,從小到大,雖然聽過嫂子們講「鱟杓」,卻是沒真正見過那一戶以「鱟杓」當勺子的。
「鱟杓」:前人以鱟殼為舀水器皿稱之。 台語有一句話 「人講天,你講地,人講鱟杓,你講飯籭」: 指一個人跟人聊天總是離開話題,牛頭不對馬嘴。
澳洲有一位著名的「鱷魚先生」,他以照顧鱷魚而全世界聞名,他是在動物園的飼養池裡,被鱟的尖刺把胸部刺穿而去世。
我們討論的是「鱟」這個字,見到會認得,可是突然要寫,卻不會寫。不就是「學」字,底下是「魚」,而不是「子」。
《說文》沒有收「鱟」字,《說文段玉裁注》「學」字是「胡孝反」與「胡覺反」,「胡孝反」是去聲 hau3,「胡覺反」是入聲 hak8,「鱟」的讀音應該與此字近似。
其實「鱟」字與「學」字的共同的上半部是「模子」的意思,「舋」其實是以模子壓「土」成型去燒製器具,取「鱟」字的人大概把牠的硬殼當作模子吧?
中央研究院院士丁邦新《中國語言學論文集》(2008),527頁,〈以音求義,不限形體--論清代語文學的最大成就〉,提到王念孫「以音求義,不限形體」這一原則的提出,是「音韻學」這套學問的大突破,其實未嘗不可以反向操作一番,以形求音、求義,也可以得到啟發。除非是「隸寫」過程出了訛誤,不然,創字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把兩個字體寫得十分相像。
1樓
貓.~*
貓.~*
回應 於2010/06/15 18:35
被公
在員林有一位阿被在賣鱟麵 , 不是賣鱟魚的肉喔 ~
是用鱟魚的殼去炒麵 ...
吃了一次,覺得平常,可能是噱頭吧 ?
原來以前的人真的拿鱟魚的殼去炒菜喔 ?

2樓
曼巴小妮
曼巴小妮
回應 於2010/06/15 18:58
上次去外傘頂洲時..導覽有說...
早期住海邊ㄉ人家..家家戶戶屋頂都會曬鱟魚殼...
可以賣給中藥行入藥內!!^^

   yifertw
yifer

回覆 於2010/06/16 10:44
據說澎湖是作海鮮炒菜咧,
不過,鱟已經越來越稀少,
應該列入稀有物種保護了!

1 則留言:

  1. ///20211007-1///----鱟
    澎湖馬公市近郊
    有個叫做重光里
    馬公大倉間泊頭
    也有人稱后窟潭
    或是寫為後窟潭
    其名來之有自也
    後窟潭首開澎祖
    呂新興公浯洲人
    浯洲今稱為金門
    新興公扞帆走西
    引鄭成功過黑水
    導船隊經澎湖後
    日久而定居長住
    念家鄉金門水頭
    引殖水頭特有鱟
    以諭滋生永不息
    而掘潭生養繁衍
    逐日而稱鱟窟潭
    日久記以后窟潭
    又轉記以後窟潭
    至民國稱重光里
    鱟窟潭呂氏族群
    於一六四八年始
    傳衍已三百多年
    我立輩第十二代
    近代又有新姓群
    陳薛葉翁等繁衍
    今呂氏仍偏多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