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江文也」是誰

江文也的故鄉情

466

〈台灣舞曲〉管弦樂總譜封面,中間為得獎證書,細看有桂枝。(劉美蓮/提供)

467

楊肇嘉(右)於東京庭院與江文也合影,約攝於1933年。(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提供)

照片與以下引文來自《自由電子報》

http://libertytimes.com/2010/new/jun/7/today-article1.htm

◎ 劉美蓮

2010年6月11日是江文也百歲冥誕。

出生於台北大稻埕商家,六歲舉家遷居廈門(日本統領,台灣總督府代管,與台灣往來如同一國,經商有諸多優惠。)十三歲赴日本念書的江文也,在往返廈門的船班停靠基隆加油補給時,常會回台北親戚家走走。1929年就讀三年制工業大專,第一個暑假,他到錫口(松山)尚未竣工的火力發電所實習,就多方接觸民間音樂。

由於大專三年,江文也都到東京音樂學校位於御茶水的夜間部選修。工校畢業同時,就被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灌錄《肉彈三勇士》。此後參加聲樂、作曲比賽年年入選或得亞軍,卻從未獲得冠軍(第一名經常從缺)。

此時期,父親在廈門經商失敗而病逝,經濟陷入困境,除了獲惜才的女傳教士斯卡多幫忙三年私校學費之外,台灣仕紳楊肇嘉先生接續伸出援手,建立起亦師亦父的情誼(楊比江大十八歲)。

1934年東京成立台灣同鄉會,長期資助台灣青年人的楊肇嘉,組成鄉土訪問音樂團,於8月中,返台巡迴演出七場,江文也是全團最受囑目的明星。

受到故鄉山水與人文親情誘發強烈的激情,在返日的船上,江文也顧不得鋼琴走音,發狂似地創作新曲〈白鷺鷥的幻想〉。回東京後,仍然恍恍惚惚,急著譜寫〈來自南方島嶼的交響詩〉,或許東京無法給他「出生地情感」,終於不顧家用拮据,同一年二度返鄉親炙土地,完成新作參加競賽,又於10月號《音樂世界》雜誌發表〈白鷺鷥幻想的產生過程〉。

這一年3月1日滿州國成立,10月中共開始「萬里長征」,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暫告一段落。江文也激憤自己在日本所受的歧視,再加上第二名的作品卻屢屢被樂壇推薦參加巴黎、日內瓦、巴塞隆納等國際音樂節的信心,他想遠赴歐洲學習,卻由於結婚有小孩了,不容易。

因此他寫信給恩人楊肇嘉,很害羞又無奈地提出請求楊老師(尊稱)的幫忙,希望在台灣成立後援會,邀請二十位篤志家贊助圓夢,每人每年一百元,支援三年。楊肇嘉向林熊徵、許丙、林熊光等人提起,林熊徵希望當面說明。江文也就在提出奧林匹克日本初選後,返台見林熊徵,在楊肇嘉家裡住了一星期,事終未成。

東方彗星柏林揚威

若是晚幾個月,贊助應該會成功吧!這年奧林匹克在柏林舉辦,承繼1912年起,除了體育競技之外,加入藝術領域的新制,在希特勒大張旗鼓的策動下,藝術類包含建築、雕刻、繪畫、版畫、詩歌及音樂。

日本體育會委託作曲聯盟選出五件作品送達奧林匹克,1936年6月10日,由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演奏,歐洲九位知名音樂家擔任評審,江文也的〈台灣舞曲〉獲頒銅牌獎。其他四位日本當紅作曲家全數落榜(包含江的老師山田耕筰)。

四位作曲家中,唯一被派往柏林的諸井三郎,返國後並未說出江文也得獎,拖到9月1日才在《朝日新聞》,說江得到「獎外佳作」或「榮譽獎」。往後也數度提起:「〈台灣舞曲〉沒啥價值,只不過歐洲人對東方音響的好奇罷了。」四位教授級的大國民竟然敗給殖民地二十六歲二等國民,當然嚥不下這口氣。

直到江文也收到柏林寄來的獎狀與獎牌,才知比賽第一名德國、第二名義大利和捷克並列,第三名從缺,第四名〈台灣舞曲〉,但評審團依競賽規約遞補頒發「銅牌」及「得獎榮譽證書」(今年九十九歲賢慧勇敢的夫人躲過東京大轟炸的危境珍藏至今)。

興奮到血沸肉跳的江文也馬上通知好友,《東京日日新報》於13日報導並刊登銅牌、獎狀圍繞著作曲家的照片。隔天《台灣日日新報》以文化頭條報導,人們注意這顆東方彗星,但是日本六、七份音樂雜誌,依然輕視這項殊榮,江很無奈。這時楊肇嘉寄來一千元賀金,並到處宣揚「江獲銅牌」。

江文也的達觀與自信,跟恩師齊爾品(白俄羅斯貴族)的鼓勵有關,在等候奧林匹克消息的6月下旬,齊爾品要到北平、上海演奏,邀請他認定亞洲最有才氣的文也走一趟「追尋東方音樂寶藏之旅」,這是除了福建廈門之外,江的中國首航。

不能到柏林參與奧林匹克,嚮往歐洲的夢也醒了,經台灣同鄉柯政和的推薦,1938年江文也遠赴北平師範學院任音樂教授,這應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固定薪水,也讓他的後半生大轉彎。

〈台灣舞曲〉的幕後推手

根據薛宗明教授曾經發表的文章,六然居蒐藏江文也寫給楊肇嘉的信,自1934年至1938年,共有二十封,江感謝楊老師常常寄來報紙、烏魚子等食品,並有六封寫著收到老師寄給他的「援助金支票」,他並報告用來買書、買譜和唱片、參加比賽、妻子醫藥費等支出,也表達來日一定報答之語。(江給子女的遺言:「有機會要報答楊肇嘉與齊爾品」)

請求贊助是想追求更大的目標,他寫道:「以芬蘭和西班牙的成功為例,台灣人要躍上國際舞台,借助運動和藝術是最佳捷徑。」「在日本的許多朝鮮人與台灣人,都改了日本姓氏,我很反感,不管在哪裡,尊嚴是不容踐踏的。」

「新作品沒有採用台灣民謠,但不管誰聽了,都說那是『台灣旋律』,這一點是成功的。」「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現代音樂祭得獎,我認為對台灣意識的啟發定有助益,期待台灣能多出幾位作曲家。」

「〈台灣舞曲〉樂譜的出版,幾經折騰,鋼琴譜由白眉出版社發行,管弦樂總譜則因成本高銷量少,已經決定『半自費』由春秋社付梓,現正在印刷中;國際版也是再過一週就可上市。至於廣播方面,預定在下個月3日明治節放送。」

「〈台灣舞曲〉的唱片將由史托可夫斯基指揮,勝利唱片公司當做耶誕節特賣發行。我會寄一箱唱片、樂譜給老師,敬請分贈朋友、官廳、公所、學校,更重要的是給有志作曲的年輕人。」

「收到日內瓦國際音樂協會寄來,『生番歌曲集』成功演出的感謝狀,這是台灣人的驕傲。」「巴黎萬國博覽會演出〈白鷺的幻想〉、〈台灣山地同胞歌〉,並由巴黎廣播電台實況轉播,日本勝利唱片公司也會發行唱片。」「〈斷章小品〉、〈五首素描〉,獲威尼斯第四屆國際現代音樂節作曲獎。」

信中也提到,計畫從屏東往北舉行音樂會,並列出「一獨唱一伴奏、旅行演出收支預算」,可惜似乎未成功。但作家龍瑛宗回憶曾在南投某小學禮堂聽江文也獨唱〈荒城之月〉;台電林炳炎也找到報紙上江文也與男性鋼琴伴奏的照片。

終戰前兩年(1943.5),楊肇嘉到北平數天,日記:「上午到江文也住家,聽其在北平三年之研究及創作,並聆賞他回東京灌錄的唱片,很陶醉又激動。下午與吳三連會合,三人歡聚,至晚間七時才分手。」

年少作品第一號〈台灣舞曲〉,年老遭受反右與文革迫害,江文也仍努力整理台灣民謠,拖著病軀譜寫管弦樂〈阿里山的歌聲〉(上揚唱片),未及完成就撒手人寰,台灣心、故鄉情,令人動容。

楊肇嘉生前回憶錄:「江文也靠自己的毅力克服巨大困難」。楊老師扮演「台灣文化推手」,卻全然不居功的胸襟,令人敬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