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平埔族的〈九社眾番公帖〉--- 1811(嘉慶16年)

P1080170

以下引自《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呂興昌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i-heng-chhiong/chhut-thou.htm

至於筆者新發現的部分,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平埔族的〈九社眾番公帖〉,這是 1811(嘉慶16年)屬巴宰海平埔族之岸裡大社,因多年無理之額外攤派苛徵,苦不堪言,乃群起陳情爭取,終獲解決所立之公帖,該帖下筆即云:「靜想人生一大夢也,悠悠世事何必滋?但予等今日不合飢寒所迫,何妨聊為議論?遙憶昔年祖父,上家香酒,下家香茶,未聞有一家朝啼飢餓,而暮號寒者。而今日之番則異,是十室九空,啼飢號寒,不可勝數,誠不堪縷述。但思予等社中一九空五之設,始于何年何通事之手也?……」已富文學情思,為漢化較深平埔族人以漢字書寫之文學雛形。這件古公文書的出現,既將原住民作家文學出現的時間提早了一百多年,同時也提醒研究者注意,台灣文學史料的蒐輯,是可以從原非文學的資料中下手的;經過披沙,或可揀金。

以下引自《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

http://ws.twl.ncku.edu.tw/siau-sit/tian-lam/bunhak-chhiunn/001.htm

(嘉慶16年(1811)屬巴宰海平埔族之岸裡大社,因多年無理之額外攤派苛徵,苦不堪言,乃有公帖陳情之作,原件未見,此據張燦焜1939年論文所引錄出。)

      靜想人生一大夢也,悠悠世事何必滋,但予等今日不合飢寒所迫,何妨聊為議論?遙憶昔年祖父,上家香酒,下家香茶,未聞有一家朝啼飢寒,而暮號寒者。而今日之番則異,是十室九空,啼飢號寒,不可勝數,誠不堪縷述。但思予等社中一九空五之設,始于何年何通事之手也?前通事張達京、敦公、阿打歪孝里希等,俱無此行,細查,實起于輝光通事之手也;因建造縣衙及御史大人北巡,費無所出,輝光通事請齊九社土甲眾番合議,是設此早季一九。及後車運軍料並火炭微費,無所供策,明慈通事是又設此晚季空五。至乾隆五十四年間,欣逢奎公臺駐鎮臺灣府總鎮,通臺社番內,所有無名陋規濫派白番者,概行出示革除;迨嘉慶十五年,幸遇制憲大人抵臺,愛番吏致,又將濫派陋規再行出示嚴革,永不得復行。今陋規已蒙列憲疊革無行矣,而濫派一九空五,何依舊而不改?細思一九空五,當日祗因公急以設,今公事已遵奉畢,無名陋規,又經革除矣,而九五之收,接踵而行,實所不解!不思九五谷石,乃係九社番祖遺私分田租之谷,並非社課大租,永為通事定額之租,茲舊年通事馬夏葛充當矣,想馬夏葛於欲當通事之日,已與予等眾番早季議定,若眾番出力護伊充當通事之日,各番所有一九空五谷租,概行免納等議,茲通事已充當在身矣,當日與予等議免納事項,或者隨即罔覺而不聊非也。余等微窺通主事者,又不止一馬夏葛也。其中有五六名,唆番合做通事,此陽彼陰,紛之共說把持無定,各圖私肥貪銀錢為計,成何社規?茲九五谷一項,此初二日,予等眾番已齊集大社公館內,曲折參議異已定奪,但未知通事允協否,萬望我通事大發慈悲,憐憫予等社番飢寒一至如此也,仍望所有耕作我九社番田,將此一九並空五之谷,應宜納歸各番之手,幸勿交納通事,以致各番嘵嘵不休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