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端午假日去找茶

P1030690

醉茶去!

P1030636

沿著台三線,在新竹縣峨嵋鄉找今年的新茶,總共去了徐耀良、黃森昌、徐耀堂三家。徐耀良的場所掛滿了「特等茶」的匾額。

茶忙時節,客人進來自己泡茶。

P1030635 

用紅線圈起來的地方是茶葉綠小蟬。

黃森昌是最早解說製茶方法的地方,不過以徐耀良照片比較容易翻拍,就用他的照片來解說。

P1030640 

1. 採茶

2. 日光萎凋

P1030641 

3. 室內萎凋

P1030642 

4. 手工攪拌

P1030638 

徐耀良正在做手工攪拌的製程。

P1030639 

現場可以聞到草青的味道。

P1030643 

5. 集中發酵

P1030648 

6. 炒菁

P1030647

6. 炒菁成品

P1030646 

7. 濕潤靜置

P1030645

8. 揉捻

P1030652

9. 解塊

7. 8. 與 9. 三個步驟需來回好幾次,各茶師會依茶況、當天氣候而調整。

P1030651

10. 烘焙

早期會用炭烤(如劉家龍、劉慶鈞父子),近期比賽茶也都用電熱器或天然瓦斯烘焙。 

P1030650

11. 箱型熱風烘焙 

P1030649

12. 成品會有白、綠、棕、黑、紅五色。

P1030654

在細茅埔吊橋邂逅一條狗。

P1030672 

P1030666 

這是鵝公髻山。

P1030665

電塔左手邊像桌上筆架的是五指山。

照片中的湖是峨眉湖。

P1030678 

湖畔的牽牛花。

P1030683 

黃森昌的採茶竹簍。

P1030689 

茶師泡茶待客。

P1030688 

穿黃衣服的是黃森昌,正與茶客談所謂的「番庄茶」。

P1030686 

壁上的裝飾,台語叫「棕蓑」,客語叫「蓑衣」。

P1030695 

此處的茶焗蛋風味最好,不會烤得太乾、太硬。

P1030696 

黃森昌也在製茶。

今年普遍茶葉收成不理想,各處茶農都提到收成的數量只有往年的一半。

P1030693 

日治時代「番庄茶」的包裝。

P1030692

今年的東方美人茶的比賽日期尚未決定,可能要到六月底、七月初才買得到比賽茶,我先在徐耀良處買了一些今年的茶。

誠實

ap_20080129091040534

1.

      某次考試,監考老師在小明桌下發現紙條。」
老師:「這是你的嗎? 」
小明:「不是!」
老師:「不是?不要狡辯,到底是不是你的? 」
小明:「真的不是我的! 」
老師:「你老實說,我不處罰你。 」
小明:「那張真的不是我的,我的在這裡!」
老師:「........ 」

2.

經過冗長的辯論後,法官終於宣判,判決那位樣子很倒楣、被控偷竊腳踏車的人無罪。最後,法官問當事人有什麼問題。

被控偷竊腳踏車的人遲疑扭捏了一會兒,終於鼓起勇氣問了一個問題:『法官,你的意思是說,從今以後那輛腳踏車就算是我的了嗎?』

3.

      一位病人從手術室跑了出來,神色慌張......
院長問那病人:「您能告訴我發生什麼事嗎?」
病人:「那位護士小姐說:『勇敢些,割盲腸手術很簡單的。』」
院長:「她說的沒錯啊!事實的確是這樣。」
病人:「拜託!護士小姐是對那位準備為我動手術的醫生說的呀!」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浮寫與大智度論CD的小小因緣

P1040052

2004年1月31日周六阿含讀書會後,前往福嚴精舍拜年,用過午齋後,厚觀院長和廣淨法師對大家開示,提及〔大智度論筆記〕的一段因緣。院長留學日本期間,回國向導師報告,構想中的論文題目將以〔大智度論〕為探討對象。導師沒說什麼,站起身,回身從身邊的書櫃裡拿出一捆資料,對院長說:〔這就當作我送給你的禮物吧。〕院長回去打開一看,竟然是導師三十三歲時,在四川漢藏教理學院讀〔大智度論〕的筆記,當時物力惟艱,導師用沾水鋼筆,寫幾個字蘸一次墨水,在漢藏教理學院的信箋所作的讀書筆記(我們一般是作成讀書卡片來整理的),導師這一路就把他的筆記從四川帶到陜西,帶到上海,帶到浙江,帶到香港,接著就來到我們這個人天福地--台灣來。院長問:〔戰亂要逃難時,你們會帶什麼東西逃難呢?〕我閉起眼睛想了想,錢、文憑、貴重容易變賣的東西,也許我的讀書筆記吧。院長說:〔這一捆筆記,導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私人物品,一路跟導師顛沛流離到台灣。〕

我突發奇想,讀書時,我不是經常剔出手民(排版人員)的錯別字嗎?或許我幫得上忙。我自告奮勇說:〔如果需要校對人員的話,我想我可以幫忙校對。〕我想像的是,仔細閱讀一疊電腦排版列印的稿件,一方面挑出排版錯誤的字,一方面也可以先讀為快。結果院長交給我的是,導師筆記的照相列印稿,福嚴師生的電腦整理稿和壓縮在兩張光碟上的導師〔筆記〕和福嚴師生的整理初稿,因為要趕在五月一日在玄奘大學為導師辦的百年壽辰論文發表會,在會場作為祝壽禮物當場分發,所以時間非常緊迫,院長要我在2月13日交卷。2月14日我把手上的稿件完成校對後交回福嚴精舍,院長又把剩下我未校的另一半交給我。我儘可能的比對〔大智度論〕原文,發現絕大多數導師用原來文字精簡為筆記,筆記上的每一字〔大智度論〕本身即有,查起來倒不費事﹔少數幾則(少於五則)出自導師文字的,最難轉寫,也幾乎成為懸案,有時花了半小時以上仍然找不到原來在〔大智度論〕的出處,就得倒吸一口氣,把心浮氣躁調理一下,才能靜下心來繼續查閱。筆記原是導師作給自己方便查閱的,字小,年深月久,字跡又渙散轉為模糊,一字斟酌許久都無法說服自己得到定論。院長說:【我們回去找導師,請導師指正〔筆記〕轉寫中有疑慮的部分,導師看了一看,問我們說:〔這是誰的字?〕我們回答說:〔導師,這是您自己作的筆記哪。〕導師回答說:〔我也認不出這個字是什麼字。〕】院長說:【導師讀〔大智度論〕時用的是龍藏,偏偏我們手邊的龍藏和導師的龍藏版本不同,也就是每一則導師附註的卷數頁數,和我們的頁次是不同的。同學去調閱慈濟拍攝的導師口述歷史紀錄片,導師說他當時閱讀的龍藏是每頁只有五行,每隔五行要翻過一頁去。】我手邊只有大正藏的〔大智度論〕,數頁次時也發現資料不在那一頁。核對的〔筆記〕條文應該就在這幾頁可是反覆讀念就是不見這一則資料時,心中頗為沮喪。當然,福嚴先前出版的導師著作全集的光碟片,也在搜尋時幫了不少忙。

2月20日厚觀院長打電話來催促,我又熬了一個晚上,隔天早上八點送資料到福嚴。院長在教室裡,左邊兩位比丘,一位拿著導師筆記照相稿本,手上還另外拿著放大鏡,一位就電腦核對﹔右邊一位居士,似乎是專長於中文排版與文字輸入,院長背後長桌放著一本大正藏25冊,由於過度翻閱,書頁有些脫落,精裝本的封面有著老磚屋的斑駁的赭紅,〔新修大正藏〕五個燙金字也有點模糊。長桌上另外擺著校對的稿本。院長手執正在更正校對的紙本,念著:〔二目多迦,一目多迦。目是綱目的目,目犍連的目。〕(第二項,目多迦,又翻譯為一目多迦,此為十二部中〔如是說〕的音譯,如是語(Ityuktaka,本事、一筑多、善導、伊帝目多伽),巴利文獻有[如是語],為小部第四經,玄奘譯有[本事經],每經初標[吾從世尊聞如是語],長行終了,又說[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如是語]與[本事經]的體裁,在聖典集成過程的研究中,值得我們重視),另外兩位比丘對照導師〔筆記〕原稿的位置,有時院長要起身回頭核對〔大智度論〕原文,有時指著電腦螢幕說這個〔結〕字要刪掉﹔有時要把整行提上來和另一段字平行。我向院長說:〔這份交了之後,還有十五頁(111~~125頁),看來還需要再八個鐘頭,可否讓我星期一晚上再交卷?〕院長面有難色說:〔當然可以,可是我們剩下時間不多,越早交卷越好。〕我原先打算去十八尖山走走山路,甚至到燥樹排山上走一趟,不過這下子我知道我該作什麼了,開車回到家,才是早上八點半而已,一頭栽進去,做完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十五分。總共前前後後187頁我建議了四百多個修改處(因為我替每個建議都編了號碼)。

港都夜雨

6

照片引自"tony045"

http://map.answerbox.net/user-126022.htm

以下的文字部分引自部落格 "Oscar’s Place"

http://www.wretch.cc/blog/jedioscar/7628975

港都夜雨

       詞/呂傳梓 曲/楊三郎

今夜又是風雨微微,異鄉的都市;
路燈青青照著水滴,引阮心悲意:
青春男兒不知自己,要行叼位去?
啊~~漂流萬里,港都夜雨寂寞暝。

 

今夜又是風雨微微,異鄉的都市;
路燈青青照著水滴,引阮心悲意:
青春男兒不知自己,要行叼位去?
啊~~漂流萬里,港都夜雨寂寞暝。

想起當時惦在船邊,講甲糖蜜甜;

真正稀微,你我情意煞來拆分離,
無知何時會來相見,前情斷半字;
啊~~海風野味,港都夜雨落袂離。


海風冷冷吹痛胸前,漂浪的旅行;
為著女性費了半生,海面做家庭;
我的心情為你犧牲,你那袂分明?
啊~~茫茫前程,港都夜雨那袂停?
啊...港都夜雨那袂停?


「港都夜雨」是楊三郎寫的,寫成的時候只有曲,沒有詞,初寫成的時候,曲名叫做「雨的布魯斯」,是小喇叭的演奏曲。
那時是一九五一年,楊三郎應聘在基隆國際聯誼社,擔任樂隊領班兼小喇叭手。他每天由台北到基隆上工,終日看著雨港基隆,下著綿綿不絕的雨,面對著迷濛雨絲,產生了靈感,寫下了這首「雨的布魯斯」,寫成後在國際聯誼社演奏,受到了極大的欣賞,很多人聞名到基隆國際聯誼社去聽他的「雨的布魯斯」。經過將近二年,樂團中一位調琴手呂傳梓,認為這麼受歡迎的歌曲,只有演奏,不能歌詠,很難流傳於坊間,乃向楊三郎表示,願意就基隆港的離合悲歡故事,寫一首歌詞來搭配這首曲子,好讓它也可以唱遍台灣。楊三郎表示不妨試試,呂傳梓乃就一個漂泊五海四洋的男子的心中事,寫成了「港都夜雨」,把離亂人生和雨的景象結合在一起,表現得十分有味。二人寫成後又到台北,找到王雲峰,請他潤飾,於是台灣創作歌謠「港都夜雨」就此誕生,這一年已是一九五三年了。

(台語歌詞的註解請看最後一段)

閱讀 Hansioux 部落格<深夜的台北>,

不禁耳邊響起<港都夜雨>這首曲子,

用來向<深夜的台北>這篇報導致上敬意。

http://hansioux.pixnet.net/blog/post/25048492

註解:

1. 引阮心悲意:引起我心悲傷。

2.不知自己,要行叼位去:應該斷句為「不知自己要行叼位去」,不知自己的前程,不知自己要走到那裡去。「叼位」意為「何處」。

3.港都夜雨寂寞暝:在這海港城市的寂寞夜晚裡。

4.惦在:位於

5.講甲糖蜜甜:話講得像蜜一樣甜。

6.稀微:台語歌經常出現「稀微」這兩個字,心情落寞叫「稀微」。

7.煞來:卻來

8.前情斷半字:分開以後,未通音信,再也沒有隻紙半字的連絡。這句歌詞湊得很勉強。

9.落袂離:下不停。以下的後段歌詞,好像作詞者的才情已經用完了,只是在湊字。

10. 你那袂分明:你怎會不了解?

11.港都夜雨那抹停:港都夜雨怎會下不停?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隨緣消舊業 (1) ---長老菩提比丘答問

9
照片引自tony045
http://map.answerbox.net/user-126022.htm
ap_20070729020234154
2006年2月15日,菩提長老比丘應嘉義竹崎香光佛學院邀請到台灣講學,在香光佛學院講了《MN9 正見經》與《MN39 馬邑大經》(《香光莊嚴》有詳細紀錄),在新竹市福嚴佛學院講了〈二十一世紀僧伽的挑戰〉,在新竹市法源寺講〈離苦得樂,佛陀的教導〉,在埔里一所南傳尼院講了幾天課,也前往陽明山麓「菩提伽耶內覺禪林」拜訪了著力於漢傳雜阿含弘揚的烏帕沙馬比丘,並且參觀寺院,五月份長老受總統之邀前往錫蘭參加衛塞節,並且接受榮譽職銜,五月二十一日回到台灣,五月二十三日在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講〈四部尼柯耶的宗旨與中阿含閱讀地圖〉,於五月二十五日返回美國同淨蘭若,結束長達三個多月的台灣訪問。
身為長老菩提比丘的私淑弟子,在這之前從長老著作的書籍獲得法益,在福嚴精舍冒昧地毛遂自薦請益佛法,在紐澤西同淨蘭若親近五日,看見廣淨法師與信行法師,四位僧眾一位俗眾清苦而高舉地奉行早課,終於能伴隨長老在台灣的佛法教導,一方面聆聽法教,一方面晨夕隨侍,長老聽我上天入地請教問題,不以為煩、不以為忤,既以因緣殊勝能親侍長老為喜,也為來與長老晤談的僧俗二眾,除了在幾處的說法以外,大多當面錯過而極為可惜。見長老者有幾種:
1. 急於表達己見,求長老認同,而未掌握時間提出問題。
2.想考驗長老對印順導師的思想有多深入,是否能替印順導師發聲。
3. 想知道長老的學術或修行立場是支持巴利上座部佛教,還是已經回小向大,補讀大乘佛教。

而長老已經卓然發揚之巴利尼柯耶經教與巴利阿毘達磨之學,反而無人當機祈請,代眾提問。雖然停留時間頗長,聽法的人不多,問義的人更少,蹉跎不少。
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演講之後,學生趕回宿舍帶來長老的著作,氣喘吁吁地趕來請長老在書上簽名,長老在來賓簽名簿用中文簽下菩提比丘,菩提長老其實已經在一年前即以英文發表過〈二十一世紀僧伽的挑戰〉,此次在福嚴佛學院演講,又前後改了五次稿,可見長老對此之慎重。在台期間,有時長老生病,仍然堅持以上課為重,不許我們改變或取消時程,可見長老對法的看重。以下謹紀錄長老對「隨緣銷舊業」的解釋。

問:一般人都會認為,今世所受的都是過去的業造成,在別人生病或時運不佳,都會勸說,我們這是「隨緣銷舊業」,只要不造新業,舊業銷盡,就可清淨解脫。世尊真的是如此得教導嗎?
答:一般人所認為的,所有今生所受的都是過去的業所造成的,這並不是佛陀的教導。經典上提到,我們今世所受到的除了業以外還有其他種原因,在經典中世尊很明確的表達,他不接受「所有今生所受的都是過去業所造成的」這樣的見解。「認為今生所受的都是過去生的業所造成的」,這是耆那教的教條。經典上,有時稱耆那教為裸形外道,世尊的教導是特別強調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我們現在所造的業,有這個潛力會讓我們未來感果,所以如果認為現在所受都是過去世所造成,這樣子忽略掉業感果其中還有一個可能性的問題,就會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反正過去的業已經命定了已經造成了。我們必須要認知的就是,我們現在所造的業,有一個可能性會在未來感果,這樣子就會鼓勵我們去奮鬥去做一些事情來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不是都過去業所造,沒有辦法改變。
問:如果這樣子來說,那我們對於今生所受的果報,要怎樣去認為我要去認命或怎樣面對?因為有人會覺得,我今生所做的都是善業,為什麼感到的是一種惡果,對於這樣的因果關係又有點不服氣,怎樣讓他覺得是他過去生可能有造了怎樣的惡業,所以他今生感得這樣的惡果?也因為他自己這樣的體認,所以不再犯錯?
答:某種程度,如果當自己遇到不幸的時候,做某種解釋也可以讓自己感覺得舒服一點。我的意見是說,如果不把一切歸於過去業的話,當自己遭到不幸的時候,會知道有一些是過去業造成的,可是有一些不是啊,你不去追究它的原因,有時候現在所感的業,過去的業只是很多原因之中的一個,如果我們能夠就自己可以改變的現在行為,做一些改善或一些預先準備的動作,過去的那個唯一的業,如果沒有其他的因再加進來,它可能不會感果。比如說有一個生意人,由於他過去所造的惡業,他可能會在他的事業當中遇到一些不幸的狀況,如果這樣子的一個生意人,他酗酒、喝了很多的酒,有一些事業中的重要決定是當他酒醉或受到酒精嚴重影響的時候去做這個決定,這個生意人可能會說,他之所以會做這一些錯誤的決定主要是過去生的業造成他的事業會這樣的慘痛,他可能會說,啊我過去造了這麼的惡業。他可能還會繼續喝酒、他繼續給自己倒酒、繼續喝酒,他可能又會做更多的錯誤決定而造成他的事業更糟,又會再怪過去的業不好。那假如他戒了酒、停止喝酒,他的理智跟判斷可能會清晰一點,假如他的理智清晰,他可能會做比較正確的決定,他如果做了正確的決定,即使他過去生有造一些惡業也就沒有機會顯現感果,所以他這樣就會有好運、會有更多的財富、事業就會更成功。在《相應部36:21經》,提到每個人今生所承受的後果來自八種原因:1. 膽汁病 2.痰病 3. 風病 4. 此三者失調造成的病,此四項是古印度的醫療學問,5. 節氣 6. 自我損傷 7. 別人加於你的傷害 8. 過去的業。如果把一切歸於過去的業,會造成「非因計因」,把不是原因當作事情的主因,結果在應該施予心肺復甦術的時候,跪下來祈禱。
樓主按語:
日本曹洞宗永平道元禪師在他後期的《正法眼藏》〈四禪比丘〉章中,提出這樣的批評:
『有人說:「因為佛陀如來的覺悟包含了整個世界,即使是一粒微塵也都體現著覺悟。因為覺悟既同時包含了主體和客體,山河、大地、星辰、日月,四大、三界,也都 表達著這種覺悟。觀山河如觀如來,四大三界是佛法,觀微塵如觀法身四大三界,每一個自發的行為都是最高覺悟的體現。」他們說這是大智慧,而且將其稱之為令人尊敬的傳承。在宋朝贊同這種觀點的人像米、麻、竹、葦一樣多。他們的宗教傳承不為人所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他們並不了解佛教。』---日本,袴 谷憲昭,<學術作為批判>,124頁。(日本永平寺道元禪師得法自宋朝曹洞宗天童如淨禪師,為日本曹洞宗開山祖師。)
日本《曹洞宗宗報》390, (1913):「宇宙的根本是一真實體,平等不二,至細微塵也沒有阻隔;然在此平等不二的一真實體之中,存在著一種單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 依據亙古不變的宇宙規律,表現出神奇的功能;這一規律被稱為因果律。上至廣大宇宙,下至一草一木,無不依此因果律而生、而長。我們的身心、苦樂,也是一樣 ---無不依此律而存在。過去的行為是因,生出今天的果;無量因果相續不斷,無始無終。但因為因的差別不可勝數,故果亦有種種差別;順而作惡者下墮而行善 者擢升。滋生惡念者和作惡者,其境況會逐漸變壞,其地位會下降,其國勢會衰頹;反之,滋生善念者和行善者,其地位將上升,世界將變得乾淨。因此我們必須承 認這個事實:我們之所以生於此世間並受種種果報,都是由於前世的因緣。」
袴谷評論道:(此文)一下子便跳到把今生的『差別』作為前世業報的結果。這也是被道元批評為仙尼外道的教導的極佳例子。

========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6/06/194.html
隨緣消舊業 (2)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龜山夕照

image

曾踏上龜山島,

卻不曾真正領會龜山島的美,

謝謝照片主人的空照圖,

下一次再到龜山島,

一定會選擇空中遊覽,

與登島生態導覽。

本文所有照片均來自<宜蘭賞鯨生態之旅>

www.hotwhale.url.tw

image

46

45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