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漢譯與巴利經典對照閱讀--5, (2008.3.3)
4. 從對照閱讀可以得到的助益/ 對照閱讀舉例
一為聆聽佛陀語言的喜悅,當無法讀通的經文不僅了解原意是什麼,也了解造成錯誤的原因,能聽到經文的本意,自然得到喜悅。二是避免誤解佛法。三是提醒我們注意被我們輕忽讀過的法義。四是幫助我們追溯《雜阿含》所引而沒有漢譯的經典。五是協助我們探索經典傳誦的原貌。
無著比丘如此敘述:
感謝自古以來的經典傳誦者與翻譯者的努力,我們現在才能擁有篇帙浩大的文獻資料,而能對照閱讀同一經文的不同版本。這樣的比對閱讀讓我們除了擁有單一傳統的研究成果之外,更增加了另一傳統提供的細節所帶來的清晰度;初期佛教因此所增加的視野,我們可以用獨眼的人恢復第二隻眼睛的視力來比喻,他用雙眼所看到的與他當初用單眼所看到的一樣,不過他現在用雙眼看的視野更廣,也更精確。
這是無著比丘謙虛的評語,事實上藉由第二隻打開的眼,不僅更正了過去錯誤的經文判讀,也帶給我們過去限於翻譯而聞所未聞的經文、教法。
A
以下是長老菩提比丘2005年在新竹市法源寺〈離苦得樂---佛陀的教導〉演講時,所作的問答。
問:一般人都會認為,今世所受的都是過去的業造成,在別人生病或時運不佳,都會勸說,我們這是「隨緣銷舊業」,只要不造新業,舊業銷盡,就可清淨解脫。世尊真的是如此得教導嗎?
答:一般人所認為的,所有今生所受的都是過去的業所造成的,這並不是佛陀的教導。經典上提到,我們今世所受到的除了業以外還有其他種原因,在經典中世尊很明確的表達,他不接受「所有今生所受的都是過去業所造成的」這樣的見解。認為今生所受的都是過去生的業所造成的,這是耆那教的教條。經典上,有時稱耆那教為裸形外道,世尊的教導是特別強調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我們現在所造的業,有這個潛力會讓我們未來感果,所以如果認為現在所受都是過去世所造成,這樣子忽略掉業感果其中還有一個可能性的問題,就會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反正過去的業已經命定了、已經造成了。我們必須要認知的就是,我們現在所造的業,有一個可能性會在未來感果,這樣子就會鼓勵我們去奮鬥去做一些事情來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不是都過去業所造,沒有辦法改變。
問:如果這樣子來說,那我們對於今生所受的果報,要怎樣去認為我要去認命或怎樣面對?因為有人會覺得,我今生所做的都是善業,為什麼感到的是一種惡果,對於這樣的因果關係又有點不服氣,怎樣讓他覺得是他過去生可能有造了怎樣的惡業,所以他今生感得這樣的惡果?也因為他自己這樣的體認,所以不再犯錯?
答:某種程度,如果當自己遇到不幸的時候,做某種解釋也可以讓自己感覺得舒服一點。我的意見是說,如果不把一切歸於過去業的話,當自己遭到不幸的時候,會知道有一些是過去業造成的,可是有一些不是啊,你不去追究它的原因,有時候現在所感的業,過去的業只是很多原因之中的一個,如果我們能夠就自己可以改變的現在行為,做一些改善或一些預先準備的動作,過去的那個唯一的業,如果沒有其他的因再加進來,它可能不會感果。比如說有一個生意人,由於他過去所造的惡業,他可能會在他的事業當中遇到一些不幸的狀況,如果這樣子的一個生意人,他酗酒、喝了很多的酒,有一些事業中的重要決定是當他酒醉或受到酒精嚴重影響的時候去做這個決定,這個生意人可能會說,他之所以會做這一些錯誤的決定主要是過去生的業造成他的事業會這樣的慘痛,他可能會說,啊!我過去造了這麼的惡業。他可能還會繼續喝酒、他繼續給自己倒酒、繼續喝酒,他可能又會做更多的錯誤決定而造成他的事業更糟,又會再怪過去的業不好。那假如他戒了酒、停止喝酒,他的理智跟判斷可能會清晰一點,假如他的理智清晰,他可能會做比較正確的決定,他如果做了正確的決定,即使他過去生有造一些惡業也就沒有機會顯現感果,所以他這樣就會有好運、會有更多的財富、事業就會更成功。在《相應部36:21經》,提到每個人今生所承受的後果來自八種原因:1. 膽汁病 2.痰病 3. 風病 4. 此三者失調造成的病,此四項是古印度的醫療學問,5. 節氣 6. 自我損傷 7. 別人加於你的傷害 8. 過去的業。如果把一切歸於過去的業,會造成「非因計因」,把不是原因當作事情的主因,結果在應該施予心肺復甦術的時候,跪下來祈禱。
《雜阿含977經》( SN 36.2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尸婆外道出家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有一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若人有所知覺,彼一切本所作因,修諸苦行,令過去業盡,更不造新業,斷於因緣,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盡故業盡,業盡故苦盡,苦盡者究竟苦邊。』今沙門瞿曇所說云何?」佛告尸婆:〔彼沙門婆羅門實爾洛漠說耳,不審不數,愚癡不善不辯。所以者何?或從風起苦,眾生覺知,或從痰起,或從涎唾起,或等分起,或自害,或他害,或因節氣。彼自害者,或拔髮,或拔鬚,或常立舉手,或蹲地,或臥灰土中,或臥棘刺上,或臥杵上,或板上,或牛屎塗地而臥其上,或臥水中,或日三洗浴,或一足而立、身隨日轉,如是眾苦精勤有行,尸婆!是名自害。他害者,或為他手石、刀、杖等,種種害身,是名他害。尸婆!若復時節所害,冬則大寒,春則大熱,夏寒暑俱,是名節氣所害。世間真實,非為虛妄。尸婆!世間有此真實,為風所害,乃至節氣所害,彼眾生如實覺知。汝亦自有此患,風、痰、涎唾,乃至節氣所害覺,如是如實覺知。尸婆!若彼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人所知覺者,皆是本所造因,捨世間真實事而隨自見作虛妄說。
尸婆!有五因五緣生心法憂苦。何等為五?謂因貪欲纏、緣貪欲纏,生心法憂苦﹔因瞋恚、睡眠、掉悔、疑纏,緣瞋恚、睡眠、掉悔、疑纏,生心法憂苦。是名五因五緣生心法憂苦。尸婆!有五因五緣不生心法憂苦。何等為五?謂因貪欲纏、緣貪欲纏,生彼心法憂苦者,離彼貪欲纏,不起心法憂苦﹔因瞋恚、睡眠、掉悔、疑纏,緣瞋恚、睡眠、掉悔、疑纏,生彼心法憂苦者,離彼瞋恚、睡眠、掉悔、疑纏,不起心法憂苦。尸婆!是名五因五緣不起心法憂苦,現法得離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謂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乃至正定。」說是法時,尸婆外道出家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尸婆外道出家見法得法,知法入法,離諸狐疑,不由於他,入正法律,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世尊,我今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耶?」佛告尸婆:「汝今得出家。」如上說,乃至心善解脫得阿羅漢。
《別譯雜阿含 211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尸蔔梵志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曇,若有婆羅門作是說『隨所作業,悉是過去本所作因,於現在世所作諸業,能增過去不善之因。現在之世若不造業,則能破壞生死之橋,四流永絕更不流轉,以業盡故,苦亦得盡,苦盡則苦邊際盡』。瞿曇,此事云何?」佛告尸蔔:「如汝所言,彼諸沙門婆羅門等,作如是說『隨所造業悉是過去本業因緣,乃至盡苦邊際』。若如是者以何因緣,於現在世而有種種風冷病等、四大增損?若如是者,為自所作、為他所作?」尸蔔白佛:「他之所作。」佛告尸蔔:「云何自己所作,常拔鬚髮,或舉手立,不在床坐,或復蹲坐,以之為業。或復坐臥於棘刺之上,或邊椽坐臥,或坐臥灰土,或牛屎塗地,於其中坐臥。或翹一足,隨日而轉。盛夏之月,五熱炙身。或食菜、或食稗子、或食舍樓伽、或食糟、或食油滓、或食牛糞。或日三事火,或於冬節凍氷襯體,有如是等無量苦身法,是名自己所作。云何名為從他作苦?為他手足及以刀杖瓦石打擲,如是等苦,是則名為從他得苦。一切世人四大增損,或為風冷而起是患。如是等患現所見事,云何彼諸婆羅門等,若作是見:「言以此故,能盡苦際」。即是自作過咎,如是等咎,一切世人皆共知之。彼自虛說。以五因緣故能令身心受諸苦惱。何等為五?所謂貪欲、瞋恚、掉、悔、疑。如斯五法,能令眾生現在之世身心苦惱,復有五因緣故,於現在世能令身心常得快樂不受苦惱。何等為五?所謂能斷貪欲之心,則於現在能令身心受法快樂。何以故?以有貪欲、瞋恚、掉、悔故,能令眾生受諸苦惱。若能斷除,則受快樂,無有憂患。是故應當斷除如是貪欲、瞋恚、掉、悔。若斷除者,無熱無惱,不待時節,當得解脫,必趣涅槃。尸蔔,是名現在所得法,復有現前所得法,所謂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志、正念、正定。」說是法時,尸蔔梵志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既得道已,即整衣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慈哀憐愍,聽我出家。」如來即聽出家,既出家已,於空靜處慇懃精進,得阿羅漢。(CBETA, T02, no. 100, p. 452, b4-c16)
《雜阿含563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尊者阿難亦在彼住。爾時無畏離車(是尼犍弟子) 、聰明童子離車(是阿耆毗弟子)俱往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時無畏離車語尊者阿難:「我師尼犍子滅熾然法,清淨超出,為諸弟子說如是道:『宿命之業,行苦行故,悉能吐之,身業不作,斷截橋樑,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永盡﹔業永盡故,眾苦永盡﹔苦永盡故,究竟苦邊。』尊者阿難,此義云何?」尊者阿難語離車言:「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三種離熾然、清淨超出道,以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越苦惱,得真如法。何等為三?如是,聖弟子住於淨戒,受波羅提木叉,威儀具足,信於諸罪過生怖畏想。受持如是具足淨戒,宿業漸吐,得現法,離熾然,不待時節,能得正法,通達現見觀察,智慧自覺。離車長者,是名如來、應、等正覺說所知所見,說離熾然、清淨超出,以一乘道淨眾生、滅苦惱、越憂悲,得真如法。復次,離車,如是淨戒具足,離欲、惡不善法,…..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如來、應、等正覺說離熾然、乃至(清淨超出道,以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越苦惱,)得真如法。復有三昧正受,於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具足如是智慧,新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得現正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生自覺智。離車,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第三離熾然、清淨超出,以一乘道淨眾生、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法。」爾時尼犍弟子離車無畏默然住。爾時阿耆毗弟子離車聰慧重語離車無畏言:「怪哉!無畏,何默然住?於如來、應、等正覺所說、所知、所見、善說法,聞不隨喜耶?」離車無畏答言:「我思惟其義,故默然住耳。誰聞世尊沙門瞿曇所說法不隨喜者?若有聞世尊沙門瞿曇所說法不隨喜者,此則愚夫,長夜當受非義不饒益苦。」時尼犍弟子離車無畏、阿耆毗弟子離車聰慧重聞佛所說法:尊者阿難陀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中阿含19經巴利文《中部經》第101經 Devadana Sutta天臂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釋羇瘦,在天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尼乾等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受皆因本作,若其故業因苦行滅,不造新者,則諸業盡,諸業盡已,則得苦盡,得苦盡已,則得苦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