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雜阿含1275經, 觸與不觸--3
《別譯雜阿含273經》的譯文是如何呢?
「可瞋而不瞋,清淨無結使﹔若欲惡加彼,惡便及己身﹔如逆風揚土,塵來自坌身﹔欲以瞋加彼,彼受必還報﹔是二並名惡,兩俱不脫患﹔若瞋不加報,能伏於大怨。」不僅增加了很多字,而且在最後四句畫蛇添足地誤解了原偈頌的本意。
為何說《別譯雜阿含273經》為誤譯呢?
這個《雜阿含1275經》、《別譯雜阿含273經》與《SN 1.3.2》的第二偈恰巧是一首流傳較廣的偈頌,另有《小部尼柯耶》《優陀那 Udāna》 28.9偈與《經集 Sutta-nipāta》662頌(在 CSCD為667頌)收集此偈,巴利經典中十分一致的內容為:
yo appaduṭṭhassa narassa dussati,
saddhassa posassa anaṅgaṇassa;
tameva bālaṃ pacceti pāpaṃ,
sukhumo rajo paṭivātaṃ va khitto.
在漢譯文獻為《法句經》惡行品第十七,17偈,
「加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污,
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坌。」(CBETA, T04, no. 210, p. 565, a16-17)
問題:(難易度:非常簡單*,簡單**,有點難***,困難****,非常困難*****)
1. 《相應部尼柯耶SN 1.3.2》為何沒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等經文?甚至連問偈與答偈的主人是誰也未說明?(***)
2. 《雜阿含1275經》與《別譯雜阿含273經》的問偈與答偈,究竟是什麼意思?(***)
3.《雜阿含1275經》與《別譯雜阿含273經》的差異,那一個譯文比較有可能是正確的?是什麼?(***)
4. 如果其中有些譯文是錯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5. 這樣的問答與佛教法義有什麼關係?(***)
6. 漢巴對照閱讀之下,對《雜阿含經》的解讀有什麼幫助?(***)
7. 能否逐字解釋巴利經文六個「觸」字的涵義?(****)
8. 《雜阿含1275經》與《別譯雜阿含273經》的教導是什麼?(****)
9. 本經是對在家弟子還是出家弟子的教導?(***)
10. 讀完本經的感想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