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校勘疲乏症 (2021/7/24 舊文)


呀,又見到書中一處明顯的錯誤。
世間的凡夫總是要鑄成錯誤了,才見得到錯誤。
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他從來不讀舊文,文章一投稿刊登出來,他就不認這個孩子,只要一讀舊文,就為當年的幼稚和錯誤而隱隱作痛。
有一種病症叫「校勘疲乏症」,類似「金屬疲乏」,在某些頻率震動過多、過久,金屬會彈性疲乏而斷裂、變形。
我個人的親身經歷是,期刊要我作最後的校勘,這一篇論文從動筆起草,到定稿閱讀,已經讀過三十多次;定稿到投稿前又讀了十多次,投稿後,回覆審稿與編輯格式又讀了五六次,到最後臨出刊前的校稿已經是開始「厭食」了,最後匆匆校完。
期刊登出,拿到紙本,馬上刺傷眼睛,這裡有兩三個「違反常識」的錯誤在紙上嘲諷著我呢!!
有一次,幫一位著名的歐美佛教學者校稿,跟他說,這裡有一個明顯的錯誤,論文草稿上寫著《中部169經》,可是巴利《中部》才只有152經,他在我面前笑到掉出眼淚來,他笑說,怎有可能犯下這樣明顯就能察覺的錯誤呢?
又有一次,另一位國際知名的佛學教授將「法賢」白紙黑字地印成「法顯」呢!
又有一位外國學者將經典的「曾有」(曾經如此),看成「會有」(將會如此。主要是古書將「曾」字上頭作「八」字型態),而作了錯誤的敘述。
我個人的親身經驗是,這樣的例子多著呢!
總結來說,雖然出書、投稿必需全神貫注地挑錯;但是,這是事實:「有些錯誤是印出來後才會發現!」
這也是我勸一些佛教界大老的話:「不要堅持將毛病挑完才出書,慢了五年、十年、二十年才出書,不值得!說不定早個十年出書,五年內問題就被挑光了,五年後就有一本正確率相當高的高水準著作了!以您在佛學界的地位,您的『遺著』誰敢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