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梵文《長阿含經》、漢譯《長阿含經》與巴利《長部》(2019/2/14 舊文)


《漢語佛學評論》第六輯 275-310頁,是紀贇的翻譯:
紀贇譯,Hartmann and Wille (2014)〈《長阿含》的寫本與弗吉尼亞的私人收藏〉
這是譯自此篇2009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古代佛教寫卷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的一篇論文。這次研討會,台中市華雨精舍的住持長叡法師當年以學生的身份也參加並發表了一篇論文。
Hartmann, Jens-Uwe, and Wille, Klaus (2014), ‘The Manuscript of the Dīrghāgama and the collection in Virginia’, pp. 137-156, From Birch Bark to Digital Data: Recent Advances in Buddhist Manuscript Research,(Paper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Indic Buddhist manuscripts: the state of the field, Stanford, June 15-19, 2009), Ed. Harrison, Paul and Hartmann, Jens-Uwe, Verlag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Wien.
--------
這顯示了幾個風貌,梵文《長阿含經》分三品(集 nipata)47經,學者認為應該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的經本。巴利《長部》分三品(vagga)34經,屬上座分別說部。漢譯《長阿含經》不分品,共30經,學者認為應該是「法藏部」的經本。(不知道是原文出問題,還是譯文有狀況,文中提到漢譯《長阿含經》分為「三品」,這是不正確的。原因是:漢譯《長阿含經》編作四「分」,第四分僅為一經《世記經》,此經有十二品。)
在譯注中指出,原先劉震書中的對照表已經遭到修訂,應以本文為標準。
就漢譯《長阿含經》而言,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是第30經〈世記經〉,以我「fundamentalist 基本教義派」的立場而言,「〈世記經〉說的是世界起源」,這是古印度的傳說,既跟現代科學不符,也跟佛教的教義無關,更屬於佛陀「十不答」的範圍。
看來「法藏部」的長老對《長阿含經》的四大教法是但有言語,而不解其義。
-------
劉震,(2010),《禪定與苦修---關於佛傳原初梵本的發現和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中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