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介紹梵語、巴利、漢譯三種版本的「百讚頌」


在佛教文獻當中,如果我們能見到兩種語言以上的佛經版本,有時會激動、頭麻、手上汗毛豎起,而感覺十分幸福。「百讚頌」是這樣的一份文獻。
目前,世上存在三種版本:梵語、巴利與漢譯三種版本的「百讚頌」。梵語版只有「百讚頌」而無長行,甚至百項「尊號」只殘存76項,由於寫本殘缺而丟失了24項。巴利則是《中部56經》,漢譯則是《中阿含133經》。
依據我們的「猜測」,這是「祇夜 Geyya」型式的經典,也就是「偈頌」是固定的主體,長行則隨聽講的對象而彈性調整的「附隨」。由於,優波離長者的故事講得十分生動有趣,顯然,長行與偈頌都在相當早的年代就固定下來(早在巴利《中部》與漢譯《中阿含經》的背誦傳承分化之前)。
很有可能是在「佛三尊(世尊、應供、等正覺)」與「佛陀十號」尚未完全固定下來的時期,就有比丘或佛弟子製作「百讚頌」,這是號稱對世尊的一百個不同的尊稱。
我們今天檢討梵語、巴利、漢譯三種版本的「百讚頌」,發現以下現象:
1. 各版本的一百個「尊號」,出現了重複的稱謂,很可能傳誦日久,而有混雜或遺忘。
2. 梵語、巴利、漢譯三種版本的「百讚頌」形成十首偈頌,各首偈頌在各版本的次序不同。
3. 對應偈頌的對應項目的「尊號」偶有不同,有的是拼寫相似而意義不同。
4. 以梵語版本看來,巴利與漢譯版本「百讚頌」的某幾個「尊號」,或者是背誦失誤,或者是忘失本義。
-------
莊春江老師翻譯作“無相等者”,這是「百讚頌」的第 88項,88 asama 無與倫比者,對應的漢譯是第 98項《中阿含經》卷32〈大品 1〉:「無與等」(CBETA, T01, no. 26, p. 632, c5)。梵文「百讚頌」為第 98項,amama (98)不自負者。所以,此項漢、巴為一類,梵文(據封興伯的推測,是較古老的版本)為另一類。但是,梵、漢的項目次序為相同,巴利則自成一類。
------
請參考本書第十章:〈「百讚頌」(Varṇaśatam verses):梵文、巴利與漢譯「優婆離頌」的異同〉:
https://www.academia.edu/95197703/2022_Var%E1%B9%87a%C5%9Batam_verses_%E7%99%BE%E8%AE%9A%E9%A0%8C_%E6%A2%B5%E6%96%87_%E5%B7%B4%E5%88%A9%E8%88%87%E6%BC%A2%E8%AD%AF_%E5%84%AA%E5%A9%86%E9%9B%A2%E9%A0%8C_%E7%9A%84%E7%95%B0%E5%90%8C_%E7%AC%AC%E5%8D%81%E7%AB%A0_%E7%99%BE%E8%AE%9A%E9%A0%8C_
------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313919412512734&id=1000168406202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