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Brāhmī 婆羅迷字母與 Kharoṣṭi 佉盧字母



唐朝僧人道世在西元668年著作的《法苑珠林》卷9 提到他所知道的三種文字:「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CBETA, T53, no. 2122, p. 351, b29-c2)。
今日我們如此理解此段敘述:
1. Brāhmī 婆羅迷字母,道世及漢地很多僧俗都將此字誤解為來自梵天(Brahmā, 或 Brahma),其實兩字並無顯著的關聯。以婆羅迷字母拼寫的字彙由左而右讀。道世說「長名曰梵」,他認為此一文字比漢字古老。《方廣大莊嚴經》卷4〈示書品 10〉:「Brāhmī 梵寐書」(CBETA, T03, no. 187, p. 559, b13)
2. Kharoṣṭi 佉盧字母,道世及漢地很多僧俗都將此字誤解為「驢唇」,《翻譯名義集》卷2:「佉盧虱吒:隋言『驢脣』,此乃大仙人名。」(CBETA, T54, no. 2131, p. 1081, a20)。
其實,此字可能源自 khara (意為書寫在粗糙的皮革上,或字體長短不整齊)。《方廣大莊嚴經》卷4〈示書品 10〉:「佉盧虱底書」(CBETA, T03, no. 187, p. 559, b13)。
雖然,《法苑珠林》轉述「婆羅迷字母早於佉盧字母」,但是,印度當代學者主張「佉盧字母早於婆羅迷字母」。
見影片的 4:55 處
https://youtu.be/CIMg9SnD6uw?feature=shared
3. 漢字,傳為倉頡所造。
--------
從碑銘系統來看,Kharoṣṭi 佉盧字母較穩定,變化較少。也就是說阿育王碑銘的佉盧字母和貴霜時期的佉盧字母差異不大,反之,Brāhmī 婆羅迷字母則有時代變化與地域差別。
佉盧字母缺長母音、短母音的標記,因此,究竟是使用此一字母的語言(犍陀羅地區的 Prakrit 俗語,犍陀羅語)沒有長、短母音的區別呢?還是語言有長、短母音的區別,書寫則無分別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