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日 星期五

見勛法師〈音韻和諧 vs. 意義理解 小故事〉


〈音韻和諧 vs. 意義理解 小故事〉 by 見勛法師
---------
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
團體合誦時,音韻和諧的要求通常是大於後者。
製作早期佛教經典面面觀 #9 佛陀的語言政策 影片時,
有兩個有趣的小故事,
為避免繁瑣,沒放到影片中,就藉臉書分享吧!
談到誦持佛經,每個傳承,甚至不同道場,
都有專屬的「課誦本」,目的就是藉由此本,以達和諧的目的。
當然還包括所唱的韻律,也要一致。
在美國同淨蘭若參學時,
用的是仁俊長老刪繁撮要的漢傳早晚課儀軌,當然是用中文。
活動期間、或偶爾有當地美國人來參與,應該是鴨子聽雷。
不過通常他們都會表示:啊~~很好聽。
不知是真的,還是美式客氣。
有次蘭若的法師很認真問常來的美國學佛居士:要不要改成美語唱誦啊?
但美國居士猛搖頭,表示要唱中文的才有味道,
要懂意思的話,課誦儀軌已經有附翻譯了。
另一個有趣的故事出自無著法師的論文:
- Anālayo, B., 2013. The Revival of the Bhikkhunī Order and the Decline of the Sāsana. Journal of Buddhist Ethics, 20, pp.110-93.
無著法師提到,上座部強調受戒時要準確地以巴利來唱誦,
否則發音不準,會影響受戒是否如法。
對那些不懂巴利的戒子,就要強記答案,
哪幾題要用巴利回答:n'atthi bhante. ( 不,老師)。
哪幾題是:āma bhante (是的,老師)。
無著法師文中質疑,這樣似乎違背戒律基本的精神,
首要應是要讓受持者理解戒律的內容,才對呀。
台灣請來上座部法師帶禪修,居士受持八關齋戒時,
禪師沿襲用巴利唱誦的傳統,但大部分人不會巴利,
於是唱時盡量跟著唱,意思再自己看翻譯。
也有會以巴利唱誦一遍後,再以中文念誦一次。
可見,實際操作上,不違失佛意,隨國應作,還是最好的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