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法友飛鴻 460: Wnag Andh 提示第16偈


帖主在〈《阿毘曇八犍度論》〈偈跋渠〉與《阿毘達磨發智論》〈伽他納息〉的偈頌釋譯〉一文(《福嚴佛學研究》17期,1-64頁)提及,《發智論》篇末有十七首偈頌的註釋,《大毘婆沙論》為解釋《發智論》的著作,對此十七首偈頌說:
玄奘翻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00:「〈伽他納息〉所有義趣如文易了,故不復釋。」(CBETA, T27, no. 1545, p. 1004, a2-3)。
梵文《發智論》已經佚失,僅存兩部漢譯:《阿毘曇八犍度論》與《阿毘達磨發智論》。
帖主在解釋第16首偈頌時說:
-----
此首偈頌在《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有對應偈頌:
「解脫墮復墮,貪著復來還,
 已還歡樂處,於善住善處。
『解脫復墮』者,解脫者於欲界脫,亦脫欲界結使;色、無色界愛未盡,於彼墮墮便生。『貪著復來還』者,彼不能展轉除盡『欲界相應結』來住彼,於彼方便染著欲界諸結使,不能拔離;復起欲界結使,來至欲界。『已還歡樂處』者,謂佛聲聞,彼已還安隱處,無生無病死之患。『歡樂處』者,賢聖八品道,於善住善樂三昧,樂於中遊行,永還安樂處者。復作是說:『解脫墮復墮』者,於須陀洹得解脫墮地獄,彼墮天貪著復來還,欲界愛未盡,還來人間。『還歡樂處』者,無有恐懼入地獄之憂。『樂』者賢聖之道。『於善住善』者,越一切諸結還於涅槃。復作說:『墮復墮』者,斷滅見。『解脫』有,常見。『墮貪著復來還』者,地獄、餓鬼、畜生。於有常斷滅解脫而修行道,餘者亦如是。」

筆者未找到其他對應偈頌。試譯此頌為:「雖暫解脫、後仍墮落,因貪欲未斷盡而還歸欲界,佛弟子已達安穩處,樂於修道以至涅槃。」
--------
法友 Wnag Andh 提示,《異部宗輪論》與《部執異論》提到此偈,這是從「犢子部」分出「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四部的主要原因。
《異部宗輪論》卷1:「因釋一頌執義不同,從此部中流出四部,謂: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所釋頌言:
已解脫更墮,墮由貪復還,
獲安喜所樂,隨樂行至樂。
其化地部本宗同義,謂『過去、未來』是『無』,現在、無為是『有』。[22]彌四聖諦一時現觀,見苦諦時能見諸諦要,已見者能如是見。隨眠非心亦非心所,[23]亦無所[24]入。」(CBETA, T49, no. 2031, p. 16, c22-29)
[22]彌=於【宋】【元】【明】【宮】。[23]亦=一【宋】【元】【明】【宮】。[24]入眠=緣【宋】【元】【明】【宮】。
《部執異論》卷1:「從本因一偈故,此部分成四部。謂:法上部、賢乘部、正量弟子部、密林住部。偈言:
 已得解脫更退墮,墮由貪著而復還;
 已至安處遊可愛,隨樂行故至樂所。
正地部是執義本,『過去、未來』是『無』,『現在及無為』是『有』,四聖諦一時觀,若見苦諦。即見一切諦。見已曾見諸諦。」(CBETA, T49, no. 2033, p. 22, a11-18)
窺基《異部宗輪論疏述記》也有詮釋:(CBETA, X53, no. 844, p. 587, a16-b15 // Z 1:83, p. 230, c13-d18 // R83, p. 460, a13-b18)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