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關於終身學習的五支準則的省思:一、閱讀:廣學多聞



惠敏法師提及終身學習「五戒」
一、閱讀:廣學多聞
二、記錄:知識管理
三、參究:參疑研究
四、發表:刊行交流
五、實行:自利利人
-----
1. 閱讀:廣學多聞
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必先從一般的共通的教義中,把握佛法的共通的宗要。切勿初下手即偏究一經一論,以為深入其微,其實是鑽入牛角,深而不通!我們應從此下手去學,也應該教人如此,切勿迎合好高騖遠的劣根性,專以艱深玄奧去誘惑人!(《教制教典與教學》,p.180)
研究佛法,應依兩個條件:一、從師友聽聞,二、自己鑽研。我覺得,現代的修學佛法,應著重在自己研究。單是聽人講說,每是膚淺的,不過人云亦云的,必須要自己切實懇到用一番功力,才能深入經藏,觸到佛法的核心。不受古人著述的錮囿,變成為自己的。但是初學者,還須從人聞法起。(《教制教典與教學》,p.168)

惠敏法師文中提到:「除了佛法(內明),更擴大到當時世間的各種學問(醫方明、因明、聲明、工巧明),合稱五明。」
對一般學佛者而言,想要粗知其條理,已經不容易,說要盡學「五明」,顯得不切實際。(我很早就對四宏願誓表達懷疑,有不少佛教徒常唱誦:「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數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實際日常學佛,這也不學,那也不學,顯得言行不一。)
我個人認為,在隨意地閱讀經典、佛學書籍,參加佛教活動幾年之後,應該嚴肅地思考「讀書計畫」,例如:
1. 妙雲集
2. 大智度論
3. 淨土三經
4. 雜阿含經
5. 清淨道論
6. 相應部尼柯耶
7. 中論
8. 大般涅槃經
9. 瑜伽師地論
10. 六祖壇經
11. 法句經

等等,選一個讀書目標,去完成讀書計畫。
------
完成讀書計畫之後,自覺對「佛學研究」有興趣,甚至想嘗試「撰寫佛學論文」,則可以參考此書:
「惠敏法師,(2020),《校長的十八般武藝》,台北市:法鼓文化。」

書中 149-153 頁,提到研究對象。這薄薄五頁兩三千字當中舉「瑜伽師地論」和「解脫道論」兩個課題的研究課題為例。
我在此舉「《雜阿含經》研究」為例,依下列分類陳述:
1. 閱讀基礎文獻,閱讀《雜阿含經》
1.1 依佛光版《雜阿含經》
 1.2 依印順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
1.3 依王建偉、金暉《雜阿含經校釋》
1.4 依菩提比丘《巴利《相應部》英譯》
 這四種方式只要選擇一種即可(雖然我是四種都讀了)。
2. 閱讀第二級文獻
2.1 《別譯雜阿含經》(T100)、單卷本《雜阿含經》(T101)、《巴利《相應部》英譯》
2.2 《中阿含經》(T26)、《長阿含經》(T1)、 《增一阿含經》(T125)、《巴利《中部》英譯》、《巴利《增支部》英譯》
3. 閱讀當代《雜阿含經》研究論文:
3.1 台灣期刊《雜阿含經》相關研究論文、《雜阿含經》相關的博碩士學位論文
3.2 英文期刊《雜阿含經》相關研究論文,英文《雜阿含經》專著。
 3.3 最近五年在《雜阿含經》研究範圍的討論題材是什麼?最近五年在《雜阿含經》範圍的專著有何與前人不同的論點?《雜阿含經》還有哪些議題尚待解決?最近五年《雜阿含經》解決了哪些議題?這一解決方案是否讓你信服?
------
完整地閱讀基礎文獻十分冗長而且辛苦,有些同學選擇邊寫邊讀,甚至寫到那一段才去細讀這一段,這樣子容易踩到地雷,自食惡果。
這是無法迴避的基礎工程,像是一棟高樓大廈的地基,偷懶不得!
閱讀時,同時必需製作「閱讀紀錄」或「閱讀札記」。
我們那個年代是利用卡片(如照片),惠敏法師書中介紹的是 Zotero 軟體,我後來是利用 blogger 貼文(部落格),這樣子方便,也可以交換訊息,不過,因為期刊論文規定不能事先發表,在編寫時,應迴避而不致觸犯此一基本規定。
另外,編訂「參考書目」也是必要的日常工作。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LGkYKwUmHW5EEjFUpQ7stBC1XhbBtUCxCJcCnmEJDuGERULher6n4xMWCbcEaKFjl&id=100016840620268
------
請參考「論覃江〈如何讀佛經〉」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c6zKUkPfanNnuz8BojPAyVdFWy6xnRQWvFmpY4c74iFFujnUS9Fta1xiZePN1Q5Pl&id=1000168406202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