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書房夜話 23:目錄與《出三藏記集》



台灣早期有影印《大正藏》出售,但是不零賣。曾在幾位在家居士的書房見到全套《大正藏》,如賴鵬舉醫師就有《大正藏》及《卍續藏》等等,這在 1980年代一般學佛者是少有的。
後來,新文豐書局開始零售《大正藏》,我最先買了第一、二、五十四、五十五四冊。
第54冊主要是《南海寄歸內法傳》、《一切經音義》等等,第55冊則是「目錄部」。初期不知要怎樣閱讀第55冊的一本一本的目錄,後來在協助無著比丘解讀漢譯經典時,唯一能幫得上忙的是藉助第54, 55冊的資料提供的補充。
漢地古代即有目錄學,第一本目錄應該是漢朝劉向、劉歆父子的《七錄》,後來被編入《漢書》〈藝文志〉,這是非常獨特的「史書體例」,也就是說,「撰寫斷代史的史家,不只記錄該一朝代的帝王、大臣、大事,還登錄該一朝代的著作」。
佛教從晉朝起也開始編撰「佛教翻譯目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翻譯目錄」。
目前存世的漢譯佛典,最早的是安世高與支婁迦讖的翻譯,約當西元180年。在此之前應該也有一些翻譯,但是現存《四十二章經》從文句來看,不太可能是漢明帝時的翻譯,現存《四十二章經》可能經歷下列三個情況之一:
  1. 經名相同,但是絕大多數的內容已遭更換。
  2. 經名相同,絕大多數的內容也相同,但是已經被後代改寫成較「通順」的文句。
  3. 內容已遭增刪。
關於此類問題,請讀者參考印順導師指出的「大藏經之中,存有經名雖同,但是內容不是原本的內涵」的現象。
目前現存最早的「佛教經錄」是梁朝僧祐的《出三藏記集》,成書於西元516年。我們還可以見到「敦煌殘卷」的《眾經別錄》寫卷(編號 p.3747),可能成書在西元450年左右,但是現存寫卷不完整。當代學者認為僧祐《出三藏記集》保存了絕大多數道安「綜理眾經目錄」的內容(約當西元384年左右)。
以經錄此一類別而言,《出三藏記集》有下列特色:
  1. 保存了譯經的「序」或「跋」。
  2. 為譯人作傳。
  3. 編列「疑偽經典」
雖然,在「佛教目錄學」的範圍內,《出三藏記集》的權威就如同許慎《說文》的權威一樣巍峨高大而不容輕易挑戰,但是其中可能有兩類錯誤:
  1. 所收錄的譯經「序」或「跋」與現存經典不同。
  2. 《出三藏記集》本身行文有遺漏或失誤。

1 則留言:

  1. 几条你都将安世高与支谶并题,定在180。其实前者148年就在中国翻译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