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

《雜阿含1275經》:觸與不觸 -- 2/2



第二偈意思為:「(如果)有人瞋害無辜無染的人、清淨無穢的人,如此,罪惡會回到那個無知者身上,就像逆風揚灑的灰塵。」

我們檢驗漢譯《雜阿含1275經》譯文:
「有於不瞋人,而加之以瞋﹔清淨之正士,離諸煩惱結﹔於彼起惡心,惡心還自中﹔如逆風揚塵,還自坌其身。」
其實只要把第一句「不瞋人」移走,譯文成為「有人於『離諸煩惱結、清淨』之正士,於彼起惡心,惡心還自中﹔如逆風揚塵,還自坌其身。」
就像變魔術似的,意思就和巴利註釋一樣,原來《雜阿含1275經》的翻譯團隊還是了解整經的意涵,只是有一個困難的字不認識而已。
那麼,《別譯雜阿含273經》的譯文是如何呢?

「可瞋而不瞋,清淨無結使﹔若欲惡加彼,惡便及己身﹔
如逆風揚土,塵來自坌身﹔欲以瞋加彼,彼受必還報﹔
是二並名惡,兩俱不脫患﹔若瞋不加報,能伏於大怨。」

《別譯雜阿含273經》不僅增加了很多字,而且在最後四句畫蛇添足地誤解了原偈頌的本意。

依據巴利註釋書,偈中所指的無染污的人,意指究竟解脫的阿羅漢。
----------
這一首答偈也是巴利《法句經》125 頌和《經集》662 頌,
在漢譯文獻為《法句經》惡行品第十七,17偈:
「加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污,
 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坌。」(CBETA, T04, no. 210, p. 565, a16-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